新型污水處理工藝成效顯著 碳中和運行前景可期
現階段我國污水處理規模體量巨大,碳中和在未來污水廠中的運行中必將成為一大趨勢,其對推動行業乃至社會的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然而,受限于污水行業技術水平低等諸多因素限制,我國目前尚未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碳中和”污水廠。
本次推薦的參考文獻是以北京某污水廠為實例,從理論上分析了當前AAO工藝條件下污泥厭氧、水源熱泵以及太陽能利用對碳中和運行的貢獻潛力,并得出污泥厭氧能量自給率僅達53%的結論。
在我國污水有機物含量低不利于能量回收的情況下,如何制定碳中和發展之路?值得深思。摒棄AAO工藝,利用碳源濃縮技術、主流Anammox技術以及厭氧技術,組建低能耗、高能源回收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或許是未來的解決途徑之一。
在溫室效應及氣候變化背景下,污水廠污水處理碳中和將會是未來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一方面污水處理屬于高耗能行業,勢必會導致較高的碳排放足跡;另一方面,污水中本身蘊含較多的能量(有機物、熱能等),為實現污水處理過程能源自給及碳中和運行提供了客觀基礎。展望污水處理的未來前景,多個國家已經陸續發布了污水廠碳中和技術路線圖。
美國水環境研究基金(WaterEnvironmentResearchFoundation)提出了2030年美國所有污水處理廠均要實現碳中和運行的目標。歐洲一些國家也相繼發布了污水廠能源管理手冊。在世界范圍內,部分污水廠已經通過技術升級實現了能量自給及碳中和運行(表1)
回收污水中有機物的能量。
利用水源熱泵技術回收污水中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