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數據,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超過9.4萬輛和10萬輛。而事實上,作為從補貼扶持轉向市場拉動的新起點,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亮眼成績單也充分說明這一市場正逐步釋放市場需求。
隨著一系列扶持政策切換和供給端快速改善,新能源汽車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業內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2.8萬臺,同比增長140%,增速遠高于世界平均增長速度。沒有以往的購置稅減免刺激政策助力,2018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壓力或將進一步顯現。而面對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控制成本和提高品質也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所在。
經歷了4個月的過渡期之后,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于6月正式實施,新政策對新能源汽車電池能量密度和續航里程都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續航里程超過300公里的新能源車型將享受到更高補貼,而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將不再享有補貼。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2017年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調整,電動汽車的補貼額度減少,對企業的盈利確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實則是除了要求在技術上具有不斷升級迭代能力外,還涉及車企降低成本以及提高靈活應對市場等方面的能力。新能源補貼新政的實施是必然趨勢,將給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帶來一定的壓力,倒逼它們技術升級。值此背景,企業直接的應對措施就是通過迅速提升續航和核心競爭力,來盡大可能爭取搭上政策快車。
傳統汽車巨頭不僅在新能源產品領域頻頻發力,還試圖延續各自的品牌價值優勢,繼續新能源時代的價值潮流。由于合資車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也在持續提升,加之補貼力度相對較大,眾多品牌車型的上市將掀起新一輪消費升級。具體表現為A00級車逐漸式微,高續航、定位中市場的純電動車將迎來市場關注。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給上下游產業鏈帶來成長機會。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大增的同時,動力電池產量也開始同比大幅增長,動力電池逐步成為鋰電池產業增長的主導力量。從產業鏈上看,其中基礎、重要的是電池技術突破,這是破解里程焦慮、降低成本、提升性能的關鍵。且動力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成本中占比高。
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補貼新政將能量密度門檻從2017年的90Wh/kg提高至105Wh/kg。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主流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和錳酸鋰。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透露,我國動力電池技術水平快速提升,部分指標已經達到先進水平,誠如鋰電池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一線企業的自動化率已經超過65%。
業內分析普遍指出,動力電池產業正處在由“技術追趕期”向“同步發展期”過渡的關鍵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實現顛覆性的技術突破與協同創新。每年四季度是新能源汽車銷售的傳統旺季,下半年動力電池需求將呈現回升。而就整車制造來看,隨著新造車勢力“產品交付期”日漸臨近,今后兩年內集中登場的新能源車型,也將讓這場短兵相接的“遭遇戰”變得更加激烈殘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