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度結束倒計時,也到了各大上市企業密集發布2022年年報的時間了。這不,百川暢銀就剛剛披露了年報,全年營收4.45億,同比下降10.89%,凈利潤同比下降65.43%。這讓業界直呼,原來沼氣發電大佬的日子也不好過。
但其實有了百川暢銀此前公開的季報,對于業績下滑這種事,大家應該也不會太意外。而實際上,百川暢銀在年報中也明確解釋了業界大幅下滑的原因:1、2021年和2022年新增項目未確認補貼近6000萬;2、部分項目的資產清理損失;3、新投產項目規模偏小。
也許有人也會質疑,業界巨頭都遭遇困境,是否也間接說明沼氣這個行業已經進入產能過剩或者說衰退的階段了。對此,百川暢銀倒有不同觀點,“公司所處行業暫不存在產能過剩、持續衰退情形”。
原因也很直白,我國垃圾填埋的歷史很長,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量每年還在以近5%的增速在增長,解決垃圾填埋氣問題刻不容緩,且體量巨大。而不僅是垃圾填埋氣這一項,沼氣發電作為有機廢棄物和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的成熟技術路徑,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及延展性,經濟效益顯著,市場開發還遠不到過剩的階段。
實際上,沼氣發電行業是公認的新興行業,我國沼氣發電市場近年來也均是擴張趨勢,這與政策支持,生物質能發展,“無廢城市”建設,綠色電力推廣等多個方面的齊發力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據中國能源投資集團預測,今年我國沼氣發電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增長率也能保持在10%以上,可見一斑。
當初歐洲一度遭遇天然氣供給危機,被迫尋求應急方案,把目光轉向了其他能源,其中沼氣就是歐洲很多國家和地區盯上的重要目標。畢竟生物質來源廣泛,技術成熟,又符合能源供給側改革要求,因此發展生物甲烷的不在少數。據說,法國平均每周能增加3家生物甲烷廠。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沼氣生產國,正在減少用于沼氣生產的作物種植,轉向激勵糞肥和秸稈制沼。切身從我國能源情況出發,我們也存在天然氣供需短板,且處于能源結構改革的重大路口,無論是發展太陽能、風能還是核能、氫能、生物質能,都是在為能源安全保障加鎖,為“雙碳”目標的順利實現加碼。
在此之中,生物質能發展也能一并為農作物秸稈,餐廚垃圾/廚余垃圾以及糞污提供消納路徑,可謂是一舉多得。所以沼氣,素有高質量清潔燃料之稱。《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100億立方米,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年產量超過200億立方米。
(生物天然氣: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污、餐廚垃圾、農副產品加工廢水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產生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的天然氣)
近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文,組織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顯然將生物質能利用再次推向了風口浪尖,畢竟農村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且也是用氣供暖量較大的區域,探索開發生物質能是必然,即也繞不開沼氣。
正如百川暢銀在年報中提到的,沼氣綜合利用是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伴生于生活垃圾處置、養殖等產業的市場,技術逐漸成熟,運營模式逐漸清晰,上游產業帶動能力強,行業景氣度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毋庸置疑。
至此,百川暢銀還預備借助我國重啟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市場的當口,緊抓機遇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碳減排交易,綠電交易,確實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更好的“變現”方式。曾有業界人士肯定地說,未來沼氣發電成本也不會比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更低,所以積極參與碳減排交易和綠電交易不失為重大機遇。
總結起來就是,沼氣利用這個市場也許不好做,但是機會多,體量大,前景可期。所以這門好生意,產業鏈的相關參與者可能都不會舍得放手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