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劍指機動車 尾氣污染防治還需再提速
加速淘汰“黃標車”綜合治尾氣
據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汪鍵介紹,監測結果表明,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國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群眾健康。2014年,全國機動車排放污染物4547.3萬噸,比2013年削減0.5%,其中氮氧化物(NOX)627.8萬噸,顆粒物(PM)57.4萬噸,碳氫化合物(HC)428.4萬噸,一氧化碳(CO)3433.7萬噸。汽車是污染物總量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NOX和PM超過90%,HC和CO超過80%。
其中,占汽車保有量3.8%的國I前標準汽車,其排放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占排放總量的30.0%以上;而占保有量75.2%的國Ⅲ及以上標準汽車,其排放量還不到排放總量的40.0%。僅占汽車保有量6.8%的“黃標車”卻排放了45.4%的NOX、74.6%的PM、47.4%的CO和49.1%的HC。
對此,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一直以來是我國防治機動車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早在2013年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十條)就曾指出要采取劃定禁行區域、經濟補償等方式,逐步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4年,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
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全國31個?。▍^、市)共計淘汰黃標車99.52萬輛,完成全年淘汰任務的85.46%。
除了加快淘汰“黃標車”與升級排放標準外,汪鍵表示,環保部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實施機動車NOX總量控制,切實加強機動車生產、使用、淘汰等全過程環境監管,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從行業發展規劃、城市公共交通、清潔燃油供應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協調推進“車、油、路”同步發展,大力防治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環境和人民群眾健康的影響。
油品升級助空氣質量改善
1月18日,環保部發布《關于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油品升級進程,分區域實施機動車國五標準。全國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制造、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客車和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國五標準要求。
其中,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遼寧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和海南省在內的東部11省市,自2016年4月1日起,所有進口、銷售和注冊登記的輕型汽油車、輕型柴油客車、重型柴油車(僅公交、環衛、郵政用途),須符合國五標準要求。
據了解,去年年底廣東省環保廳對外公布,珠三角地市于去年12月31日起正式實施機動車國五排放標準。除了廣州,目前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城市也已經實施國五排放標準。
北京環保局機動車處副處長連愛萍指出,國V硫含量將比國IV標準硫含量減少四分之一,污染物排放有望大幅減少。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環境污染日益惡化,國五標準時間表也在倒逼機動車升級加速,助力空氣質量改善。
征稅“疏堵”也治霾
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是大城市病的典型癥狀。通過機動車限行來“治病”,不僅是中國一些城市開出的“藥方”,同樣也流行于其他不少新興經濟國家的城市。
墨西哥城從1989年開始實施限行,所有車輛——除了出租車、公交車、救護車、消防車和警車以外——在每周工作日根據尾號輪流停駛一天。這項政策設計簡單、推行方便、執法容易。因此,許多人認為,機動車限行能夠以較低的行政成本實現較好的政策效果。
但是近年來,有多項研究對世界各地的限行政策進行評估。這些實證研究普遍發現,從短期來說,限行的確起到了緩解擁堵和減少污染的作用。然而從長期來說,這項政策不僅失去了效果,有時甚至會讓城市的擁堵和污染變得更糟糕。
對此,有人認為理想的政策必須要讓出行者承擔交通的完全成本。解決城市的交通擁堵和尾氣污染問題,優政策是征收擁堵稅和環境稅,稅率根據擁堵和污染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這部分稅費理論上應等于出行的外部成本,因此需要考慮到出行的時間、路段、氣象、車流,同時也要考慮到交通工具本身的排放、里程、行駛習慣等。動態的擁堵稅和環境稅比單一費率更有效,后者劃定收費邊界可能會造成負面后果,但是動態收費對政策設計和執行的要求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