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新能源設備】中國黨和政府以及各級核應急組織對核應急工作高度重視。這些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中國核應急工作取得很大的進展。發展核能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核應急工作,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作出重要貢獻。適應核能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滿足社會公眾對核應急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著眼保障核能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安全的總目標。
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發展核能事業繼續作為一項重要戰略選擇。發展核能以來,中國高度重視核應急工作,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記錄,為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作出重要貢獻。發展核能事業的步伐不停止,做好核應急準備的步伐就不會停止。
一、中國核應急工作主要成就
中國黨和政府以及各級核應急組織對核應急工作高度重視。這些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中國核應急工作取得很大的進展。一是核應急理念和方針政策實現重大創新。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中國核安全觀,強調發展與安全并重,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能事業;強調用嚴格的標準、先進的技術發展核能事業;強調安全、持續健康發展核能事業;強調積極兼容、常備不懈做好核應急準備,等等。二是核應急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更趨完善。形成國家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標準規范、技術導則等配套的核應急工作法制體系。三是核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更加牢固。建設了一批核應急設施,形成覆蓋全國的核與輻射應急監測、核應急醫學救治、地震預報、海洋輻射環境監測、核應急氣象觀測等網絡。四是核應急救援力量形成體系。中國政府立項建設由320人組成的中國核事故應急救援隊。設立8個核應急專業技術支持中心、25支救援分隊和3個培訓基地。啟動3個核電集團核應急救援基地和快速救援隊建設。五是成功應對涉核突發事件。有效應對日本福島核事故給公眾帶來的影響,為維護社會穩定做出貢獻。組織實施重大地震等涉及的核應急工作。六是圓滿組織實施一系列重要演習。成功組織“神盾-2015”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開展全國核應急演習演練工作,7個省(區、市)組織開展核電站裝投料前場內外聯合演習。七是核應急技術研發取得新突破。核應急醫學救援和放射性疾病救治、核事故后果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核應急環境氣象監測預報技術創新等取得重要突破。八是核應急公眾溝通和宣傳不斷拓展。多次組織全國核應急宣傳周活動,集中組織主要媒體走進中國核電企業宣傳活動,以多種形式開展涉及核應急安全的科普宣傳、研討講座、公眾觀摩、公眾溝通等活動,助推核能發展、助力“一帶一路”。九是核應急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積極履行核應急公約義務。5次組團出席別會議。5次與組織、有關國家組織舉辦與地區研討班和培訓班。加入核應急響應與救援網絡。十是有關省與核設施營運單位核應急綜合能力增強。響應原子能機構核安全行動計劃倡議,有關省(區、市)與涉核集團、各核設施營運單位按照新理念新標準,全面加強本級核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建設,系統改進提升,核應急工作基礎更加堅固,綜合實力增強。
二、中國核應急工作“十三五”主要思路
適應核能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滿足社會公眾對核應急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著眼保障核能安全、人民安全、國家安全的總目標,“十三五”時期中國核應急工作將重點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總要求。堅持以主席提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中國核安全觀等重要思想為遵循,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核應急工作方針政策,按照進一步健全國家核應急體系、進一步提升國家核應急能力、進一步加強國家核應急演練的工作要求,持續加強核應急法規制度體系、國家預案體系、組織指揮體系、應急救援體系、技術支持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各級核應急準備與響應能力,為推動核能事業安全發展,實現環境安全、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二)總原則。按照國家核應急工作方針要求,適應核能發展新形勢,推進核應急工作將堅持以下原則:一是統籌謀劃、系統推進。不斷加強對國家核應急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系統提升國家核應急各項工作。二是常備不懈、夯實基礎。從思想到行動高度重視核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從軟件和硬件等方面打牢核應急工作基礎。三是積極兼容、創新發展。充分利用現有組織、能力、技術支持等基礎條件,開展工作、推動創新。四是求真務實、著眼實踐。適應核能發展需要抓應急,適應應急工作需要抓建設、抓演練,切實增強各級應對處置核突發事件事故的實際能力水平。
(三)總目標。到“十三五”末,建成與中國核能事業發展相適應的國家核應急體系,推動、支撐、保障中國由核能大國向核能強國邁進。努力實現六大目標:一是完善核應急法規制度標準體系。切實推動相關重要法規制度和急需標準規范出臺,建成與中國核能事業發展相適應的法規制度標準體系。二是完善核應急預案體系。按照《國家核應急預案》總要求,統籌推進有關省(區、市)、核設施營運單位,完善相關預案,不斷完善國家核應急預案體系。三是完善核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加強國家指導,制定標準規范,統籌推進各級核應急組織指揮建設工作,全國核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建設有新的加強。四是完善核應急救援體系。加強國家核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強省(區、市)和核設施營運單位核應急救援力量規范建設。五是完善核應急技術支持體系。按照核應急準備與響應任務需求,不斷強化核應急技術支持及基礎科研能力。六是應對處置核突發事件能力達到新水平。核應急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應對處置核突發事件(事故)的能力全面提升。
三、中國核應急工作今后一個時期重點任務
按照國家核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總體部署,今后一個時期重點完成十一項任務。一是加強核應急法規標準體系建設。重點做好《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立法工作,推動《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出臺,制定《國家核應急預案》明確的九類響應行動的技術規范或標準。二是加強核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依據《國家核應急預案》總要求,研究發布《核應急預案管理辦法》,依此辦法完善各級預案。實行各級預案動態管理,適時開展預案評估。三是加強核應急組織指揮體系建設。以國家核應急響應(指揮)中心為中心節點,優化核應急專網拓撲結構,全面實現國家中心與省級、核設施營運單位及所屬集團公司,與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成員單位的互聯互通,形成覆蓋任務連接、技術支持和保障支撐的網絡系統。推進國家核應急響應(指揮)中心建設。四是加強核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按照國家建立統一的核應急能力體系,部署軍隊和地方兩個方面,區分、省級、核設施營運單位級三個層次的能力布局,著力完善核應急救援體系。五是加強核應急技術支持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國家層面核應急技術支持體系工作機制和運行模式,加強核應急技術支持任務研究和專業技術支持協同演練。省級核應急組織建立健全適應本行政區域核應急需要的技術支持力量,配備相應的技術支持手段。六是加強核應急科技研發工作。加強頂層設計,重點加強跨區域核應急、小型堆核應急、新一代核電技術核應急等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標準。建立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核事故后果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七是加強核應急基礎工程建設。實施國家核應急大數據戰略,全面提高國家核應急管理現代化水平。八是加強核應急培訓與演習演練。加強國家核應急培訓管理,研究制定核應急管理培訓大綱,完善國家核應急管理培訓的教材體系、課題體系,提高培訓的科學化水平,建立穩定的核應急培訓長效機制。舉辦5期以上核應急管理培訓班。組織第三次“神盾”系列國家核應急聯合演習。每年組織1至2次區域性、專業類、模塊式核應急演習。九是加強核應急公眾溝通和宣傳工作。依據《核事故(事件)信息發布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統一的核應急信息發布工作機制。加大核能事業和核應急工作公眾溝通和科普宣傳。適時組織全國核應急集中宣傳活動,為核能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十是加強國家核應急值班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國家核應急值班體系。保障國家核應急聯絡點與原子能機構,以及其他相關國家核應急信息暢通。保障國家核應急辦與港澳臺地區信息暢通。保障國家核應急辦與全國重點核設施營運單位、省(區、市)核應急管理機構、國家核應急協調委成員單位信息暢通。十一是加強核應急與地區間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與地區間核應急合作與交流的內容與形式。開展多雙邊合作交流,履行核應急領域義務。積極參與核應急標準導則制定和核應急救援行動,組織或參加一次核電廠核應急演習。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