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新國標出臺在即 將掃清市場迷霧
不止上海。據媒體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防霾口罩不僅品牌眾多,且價格懸殊,便宜的僅四五毛錢,貴的則達數百元。且民用口罩沒有國家標準,名目繁多的口罩真的能吸附PM2.5嗎?答案不置可否。
虛假宣傳屢見不鮮
某網購平臺售價約5元一只的“3M”某款KN95級別口罩,一些網店只要幾毛錢就能買到,一些則標價上百元。雖然價格有差異,但這些產品都不會忽視對“防霾”功能的宣傳,可實際效果卻大相徑庭。
公開資料顯示,多個品牌曾因虛假宣傳被處罰過。去年3月,上海市工商局宣布,健怡牌PM2.5專業防護口罩在產品外包裝上宣稱“有效阻隔空氣中PM2.5顆粒,過濾率達99%以上,有效阻隔空氣中病毒,病毒過濾率達到99.9%”,而實際檢驗結果均未達到廣告宣稱的過濾率,構成虛假宣傳,被罰10萬元。
同月,上海市發布對69批次口罩的抽檢結果,防霾功效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的口罩不足兩成,其中一款廣州市冠樺勞保用品有限公司生產、天貓全美居家日用專營店銷售的口罩(規格型號:M—6800)的過濾效率實測值只有1.1%。一些口罩由于廠商把關不嚴,還可能存在面料甲醛含量過高、pH值過高、熒光劑超標等問題。
事實上,市面上不少口罩都標注了過濾效率,大多宣稱在90%以上,但是從目前公開檢測結果來看,能達到宣稱效率的口罩并不多。2014年5月,浙江省消保委網購25個批次樣品的防霾口罩,送檢發現沒有一款達90%以上。2015年12月,上海海關連續查獲兩批出口境外的假冒“3M”品牌N95口罩,近12萬只。這些口罩工藝粗糙且采用劣質濾材,不僅不能起到保護作用,還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促進市場規范發展
據了解,我國一直沒有民用PM2.5防護口罩的相關標準,如果企業要進行生產,只有工業用防塵口罩(GB2626—2006)和醫用口罩的標準。由于標準的缺失,導致目前我國PM2.5防護口罩市場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山寨”PM2.5防護口罩充斥市場;另一方面,工業防塵口罩被大量誤用,存在巨大的健康隱患。
據業內人士透露,我國民用口罩國家標準《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已基本討論并征求意見完畢,預計將于2016年上半年發布。
國家勞動保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主任楊文芬介紹說,新國標將不再使用過濾效率作為主要評價指標,而是采用“防護效果”這一綜合評價體系,保障經口罩過濾后的空氣質量達到優良標準,即PM2.5實時濃度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下。如此,口罩廠商很難拿理論上的過濾效率做宣傳,只能以直觀的過濾結果體現功效。
此外,新國標還參考《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加入了甲醛、熒光劑、pH值等安全性指標,保障接觸皮膚部分的口罩安全。業內人士認為,民用口罩國標的出臺可劃清工業和民用口罩的界限。同時有助于規范當前魚龍混雜的“防霧霾口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