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國兩會上,生態環保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并在五大理念、六項任務、八大工作、百大工程等重要內容中均有體現。在和黑龍江、湖南、青海等多省代表團對話時,特別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可持續發展預留空間,一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更是在環保界引發了強烈共鳴。無疑,“十三五”開局元年,綠色發展已讓環保議題的熱度更上了一層樓。
沒錯,這寓示著環保產業迎來了艷陽天。借此改革紅利,環保產業的市場新契機在哪里?企業又該如何搶抓機遇適應新常態?德國聯合新能源集團給出的答復鏗鏘有力——合眾之力,變廢為能。
精彩亮相 品質贏聲譽
5月6日,被譽為中國環保產業風向標的“2016第十七屆中國環博會”(下文簡稱“環博會”)精彩持續發酵。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作為大環保展德國IFAT展的中國展,環博會深耕中國環保產業十數載,早已蛻變成亞洲品質高、規模大、專業的環保盛宴。
與此同時,此番盛會更是匯集來自德國、美國、瑞士、法國等十余個國家展團、1300家環保企業參展商,展示市政、工業、農村等環境治理前沿技術與解決方案。
熙來攘往的展會現場,一家來自德國的企業吸引了中國環保在線記者的目光。
躋身固廢處理領域的業界翹楚,德國聯合新能源集團(下文簡稱“德國聯合新能源”)始終秉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并致力于打造跨越國界的環保技術團隊。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德國聯合新能源之所以備受市場青睞,除了其踐行德國先進新能源、環保技術本土化原則的同時,更在于其為眾多客戶提供了高品質供給——、節能、環保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在此基礎上,環博會開展次日,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與的品牌制造,青島合能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即德國聯合新能源的重要戰略分支,便迎來了雙重利好:與中環國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現戰略投資合作、與重慶賽迪熱工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達成設備生產合作。
可見,在經濟大勢潮起潮落之中,緊跟市場腳步,深諳技術創新之道的德國聯合新能源已迎來下一個綠色“風口”。
技術為王 破局“垃圾圍城”
但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垃圾存量急劇上升,但目前大多數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依然沿用露天堆存、簡單填埋等陳舊落后的方式。大量存在的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對城市的環境安全構成隱患,并演化成“垃圾圍城”的待解困境。
僅就城市生活垃圾有機固廢而言,我國每年就可產生近4億噸生活垃圾,而且這一數據正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長。面對巨大的垃圾存量,以垃圾填埋、堆肥為主的代垃圾處理技術儼然已難解減量化的時代命題。
值此背景,德國聯合新能源推出的隧道窯干式厭氧發酵技術正可謂恰逢其時。
據公開資料,隧道窯干式厭氧技術主要是針對有機廢物、城市綠化垃圾以及剩余垃圾有機部分的可持續隧道干式發酵方法,核心部件是隧道窯,窯內的槳式攪拌器緩慢旋轉,確保發酵物的佳混合,同時,基板經熱水加熱器加熱,使發酵罐內始終處于55℃左右的佳發酵溫度。
作為目前可以處理成分復雜的生活垃圾中有機部分的沼氣處理工藝,隧道窯干式厭氧技術通過與現有垃圾焚燒處理工藝的有機融合,可更為、經濟、環保地破局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瓶頸,并真正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處理。
事實上,縱觀德國、奧地利等國,這種外行看似巨大罐體,并附以專門儲存沼氣的一層輕質材料的應用設備早已廣泛普及。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一貫的實際應用中,由隧道窯干式厭氧技術帶來的是年均處理生活垃圾35000噸,封罐后30年免維護,可降解物質消化率95%,穩定的實時運行。顯然,兼具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隧道窯干式厭氧技術早已蛻變成處理生活垃圾的首善之選。
不難想象,置身于“十三五”的改革春風,環保領域初草莽一片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行業生態亦將出現更為急劇的變化。而擁有建立在技術、產品質量上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一家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才是至關重要的。所幸,在機遇來臨之前,德國聯合新能源已一路踏浪逐新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