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建筑垃圾“灰色地帶” 公權何在?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伴隨而來的是城市生活、建筑垃圾產生的越來越多。海南省瓊海市境內萬泉河部分河畔顯然成了垃圾場,大量的建筑垃圾隨意傾倒,甚至把河床填高了十多米。試問,相關的監管部門何在?為何等到垃圾堆積如山,等到有人曝光才來治理。
作為建筑垃圾,很多是不能自動降解的,建筑垃圾隨意傾倒在河畔,不僅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更會對水源造成污染。“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狀態并不少見,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陸續滿負荷的陳年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轉的垃圾焚燒場,歷年累加的未處理垃圾,成為城市發展面臨的難題。另一方面,對于治理垃圾傾倒缺乏長效監管機制,不能做到及時清理,責任“灰色地帶”的存在,導致總有一些地方處在無人監管的地方。
各種垃圾堆積在一起,腐爛長生大量的細菌、微生物、病毒等,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細小的固體廢物會隨風飛揚,加重對大氣的污染。
而對于垃圾的處理,一方面要提高全體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自己生產的垃圾做好分類,投放到指定地點。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盡到相應的職責,做好監督工作,及時回收、清理避免堆積。對于隨意傾倒垃圾的企業或個人,嚴格監督,明確責任,進行處罰。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垃圾的治理是保護環境的基石。環境問題得不到及時的治理,暴露的不僅是公權之殤,更是城市乃至百姓之殤。環境是每個人賴以生存的基礎,當環境遭到破壞,談何生存。只有公權對垃圾問題有了痛感與壓力,城市污染綜合治理才能真正化為現實。
原標題:城市建筑垃圾的“灰色地帶”誰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