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斷增加,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卻日益嚴峻,而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環境治理和可持續性發展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
近年來,國內生態環境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增加,分別針對土壤、空氣、水等制定監測治理政策、以及針對新能源、危廢處理、城市環衛等方面進行政策規范和支持。而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也終將是長期和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決定了環保行業有事可為,大有可為,在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間,相比其他行業而言,環保行業增長空間巨大,存在中長期較好的投資價值。接下來,中國環保在線小編就帶您一睹環保產業的綠色風采。
水處理篇·水務悄至下一個風口隨著新環保法實施、“水十條”的頒布,以萬億計的龐大水處理市場掀開了面紗,整個水處理行業步入高速發展的黃金周期。海綿城市、地下水修復、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行業關鍵詞頻頻在“水十條”及相關規劃政策中被重點提及,可以說,未來幾年將是我國水生態環境改善重要的時期。
一方面,國家政策控制下的剛性需求,主要表現為國家鼓勵推動水污染治理、推動節能減排實施、重視水資源
循環利用、解決缺水地區飲水問題等政策引發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將主要促進循環水市場、中小規模的
工業污水處理市場迅速發展。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產生的內在需求,主要表現為城市改造升級、中社區建設、人民對生活環境要求提升帶來的公園綠地建設等新增水處理需求。這方面的需求將主要促進雨水、景觀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市場的發展。
具體而言,“水十條”針對水處理行業,將排放標準從一級B的國家標準提升為一級A,污水排放提標大勢所趨:一方面全國幾千座污水處理廠都面臨著提標改造,這意味著龐大的市場機會,預計在2016—2017年改造達到高峰;另一方面,偏低的污水處理費用終于有了提升的理由,給污水處理行業帶來了利潤空間。
此外,海綿城市的建設需求,黑臭水體大流域、長周期、高技術的整治特性以及農村水務發展的巨大空白都催生出廣闊的市場空間,加速著水處理企業的成長成熟。從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目前水處理行業正處于成長期,其規模快速擴大,需求迅速上升,利潤飛速增長。
氣處理篇·未來治理需求達3500億
同樣來到風口的,還有大氣污染治理領域。自2012年底全國大范圍爆發霧霾開始,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規劃密集出臺,監管趨嚴、標準提升、社會參與、依效付費成為環保產業的“新常態”,大氣治理產業呈現出的發展勢頭,預計未來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投資需求約達3500億元。
政府態度引導投資促進產業發展,包括對相關設備改進的投資,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相關標準的提高也將會帶來環保治理設備的研發升級,推動我國自主創新實力,為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帶來新的更多的投資機會。眾所周知,治理大氣污染需要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標準肯定會不斷加嚴。電力、水泥、鋼鐵等高污染行業的標準都在不斷修訂中,上述行業在重點區域還設置了更加嚴格的特別排放限值。
目前環保部正在制定石化等重點行業的VOCs排放標準,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中或將VOCs排放量納入主要環保指標,在政策的強制壓制下,VOCs治理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建議投資者重點挖掘VOCs治理市場投資機會。
與水污染治理與固體廢棄物治理相比,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化程度較低,這是因為大氣污染易受天氣影響且易轉移,這導致地方政府之間互相依賴,治理大氣污染的積極性較低,終導致了大氣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較弱的局面。不過,隨著霧霾問題日益嚴峻,上述景象在密集的政策出臺后,有望得到改善。
固廢篇·千億藍海百廢俱興
與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不同的是,“十二五”期間,土壤修復產業尚處于預熱階段,國家專項財政資金逐步開始啟動。《全國土壤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用于全國污染土壤修復的中央財政資金將達300億元。同期,中央財政下達專項資金約28億元,用于重點支持湖南、湖北、青海、云南等30個地市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
國內的土壤修復通常以工程形式體現,多為污染場地修復,資金來源一般為政府部門、土地開發商和污染企業。數據顯示,國家支持的修復資金占75.3%,其余資金來自污染企業和地產企業。目前土壤修復行業還處于產業發展初期,2014年開始成長迅速。
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的土壤修復工程具有地域性特征,南方的土壤修復工程數量明顯多于北方,政府重視度更高,發展相對成熟。其中,江浙地區的土壤修復工程多為化工企業污染場地,而重金屬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湖南、湖北兩省。
從需求角度來看,由污染調查公報數據推算,全國有待修復耕地污染面積約為3.9億畝,修復成本預計在4-10萬億之間。工業污染場地方面,據統計,2001—2009年間,我國共有98000家企業關停或搬遷,其中包括大量的化工、農藥、鋼鐵、焦化、金屬冶煉工廠。由此,“十三五”時期我國土壤污染修復融資需求將達到31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