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委十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決定》明確提出,力爭用五年的時間基本解決全省突出的環境問題,這是四川省委立足新時期新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四川省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對四川環境保護工作來講,這既是重大機遇,也是嚴峻挑戰。
8月10日,解讀四川省委十屆八次全會精神專題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首場發布會的主題便是“打好三大戰役推進綠色發展”。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岳東、省發改委副主任代永波、省經信委總經濟師黃朝陽、四川省住建廳副廳長邱建、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涂建華作為發布人出席本次會議,發布會由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曉駿主持。
發布會上,四川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岳東表示,環境污染嚴重,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當前四川省環境形勢嚴峻,要求必須集中力量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河流劣Ⅴ類水體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攻堅“三大戰役”,以打“殲滅戰”的方式,著力補齊這一短板。
五年基本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決定》明確,堅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目標不動搖,把推進綠色發展融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依據當前發展的突出問題,從現實緊迫問題入手,《方案》提出“一個行動”,即開展大規模綠色四川行動;“三大戰役”,即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四大體系”,即構建綠色發展空間體系、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新型城鄉體系、綠色發展制度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發展空間格局更加優化,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城鄉生活環境顯著優化,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其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2%以上,飲用水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重要流域成為全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決定》明確,四川是長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必須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大規模綠化四川行動為重點,全面增強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保護長江母親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天更藍水更清
雪山、彩虹、藍天、白云……近的成都,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演一部蔚藍天空的大片。而每一次藍天在成都的驚人亮相,都會刷爆朋友圈。天藍草碧、流水潺潺成為常態,是否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PM2.5如何降下來,是“成都藍”能否如期兌現的重要難點。
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岳東介紹,三大戰役,首要的攻堅戰就在大氣污染防治。《決定》提出,四川全省要對現役30萬千瓦以上燃煤發電機全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對非電力行業128臺火電機組實行提標改造。同時,在成都市形成13條線路、508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85%以上,成都平原區實現秸稈全量化利用。
目前,四川省在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自我加碼”,力爭到2020年全省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0%以上,全省60%以上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規定標準。16個尚未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已達標的5個地級城市空氣質量持續優化。
而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四川素有千河之省的稱號,水環境治理牽一發而動全身。李岳東說,治理水污染,四川決心很堅定,將以“殲滅戰”的方式向河流劣Ⅴ類水體宣戰,力爭到2020年岷江、沱江和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絕大多數水體達到地表水四類以上標準,21個市州政府所在地建成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
具體而言,要對“三江流域”87個國家控制斷面中的8個劣Ⅴ類水質斷面和3個Ⅴ類水質斷面所對應的20余條嚴重污染河流,實行省、市(州)政府掛牌,按流域逐條綜合治理,限期達標。同時,打好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攻堅戰,對各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進行排查和公布,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強化治理,力爭在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103條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啟動土壤治理修復試點
對比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治理,土壤治理難度更大、投入也更大、見效周期更長。為此,四川將進行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基礎工程、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工程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同時,《四川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也正在制定之中,力爭到2020年建成全省完善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在土壤治理過程中,從2016年開始,省環保廳將選擇不同區域和不同土壤污染類別,開展治理與修復先行試點,對中央今年安排給我省的5.2億元土壤污染防治資金,將集中安排到德陽、瀘州、遂寧、南充、涼山、樂山等地,積極開展歷史尾礦庫、危險固體廢物堆放場、非安全垃圾填埋場的整治。
四川還將推進環保機構改革,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目前省環保廳正在開展前期調研,力爭2016年底前形成實施方案,2017年實施。而旨在體現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四川省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分工方案(送審稿)》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見工作,近期將上報省委省政府審定。
此外,《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已進行了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及合法性審查,并經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全體會議原則通過,待省委深改組會議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查通過后發布實施,力爭2018年各市(州)基本完成省級生態紅線的勘界、定標、落地。“四川按照各地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確定城市的定位以及它的功能、規模和發展方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邱建介紹說,在具體的城市規劃建設方面,把規劃技術內容中綠線、藍線、黃線、紫線和紅線的“五線”要求,都通過規劃圖紙進行法律化。“其中,優先強調綠線,在綠線范圍內不能動,動了就是違法。”
(參考資料:人民網、成都商報、華西都市報、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