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開的銀監會例會上,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2016年上半年,我國已發行58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占發行量的30%。下半年綠色金融債的發行還在提速,7月已發行400億元,預計2016年底將達到3000億元,在發行量中也將占到半壁江山。
近年來,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十分迅速,為促進我國這一市場的發展,2015年12月,央行宣布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推出綠色金融債券,為金融機構支持綠色產業開辟債務資本市場融資渠道,并引導各類投資者加大綠色投資、履行社會責任。與此同時,自2016年來已有包括興業銀行、浦發銀行、金磚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在我國發行了綠色金融債券。
顯然,順應綠色經濟發展已成為潮流。
被視為“朝陽產業”
在業界看來,綠色金融產業大的空間是“天人合一+民胞物與”,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中,在政治+經濟+精神+社會+文化+生態文明中,構建一個論壇+產業基金+綠色金融交易所的綠色發展之落地的資本平臺。
隨著經濟發發展,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喚醒,為綠色金融產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未來十年我國新增中產階級四億、富有人群2.8億,暨6.8億人具備從物質投資享受向綠色投資享受的強大需求,將推動中國綠色金融產業持續向好;中國正成為綠色金融市場大國,巨大的市場為中國提供綠色產品定價中心機會,各地方政府正面臨產業轉型,綠色產業成為政策優惠的重點產業;機構資本投資綠色產業已成潮流。綠色金融產業被視為“朝陽產業”,發展綠色金融機會難得。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諸如清潔發展新技術、循環經濟新模式等都將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新增長點的形成提供巨大的動力。技術革命對社會經濟發展往往具有顛覆性作用,但金融創新的力量能夠大限度擴大這種影響,助力綠色發展。
所幸,綠色債券作為目前中國債券市場的一個新興品種,正越來越受到關注。此外,金融創新手段還能為不同生命周期的綠色企業、綠色項目提供適當的服務,為綠色經濟注入強大的動力。尤其是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近年來涌現的一些新型金融服務平臺,更是提供了靈活便利的機制。
需加快出臺第三方認證
眾所周知,綠色金融即指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中,納入氣候、環境等因素,引導金融資源流向更為環保的項目。近期,綠色金融的討論成果被寫入G20會議公報,但國內外仍需克服市場培育、風險分析和評估等挑戰。
在綠色債券方面,雖中國于2015年年底才啟動,但發展迅猛,目前中國已成為大的綠色債券市場。公開資料顯示,截至6月末,中國國內發行的綠色債券大概580億元左右,已經占30%。6月以來綠色債券發行提速,7月發行規模已達400億元,預計到2016底,國內綠色債券市場有望達到3000億元,“占到市場的半壁江山”。
綠色債市火爆,原因何在?眾多業內人士指出,一是市場主體日趨多元,二是綠色債券的市場吸引力逐步提高。由于融資成本逐漸降低,吸引了很多發行主體通過綠債進行融資。除此,中國在綠色債券發行的市場影響力也逐步增大。
不過市場疑慮,有企業或通過“綠色債券”外衣包裝,以期更低融資成本。對此,業內建議,應加快出臺對第三方綠色認證的管理和實施細則。“發展第三方認證,是鼓勵市場化發展、降低市場運行成本的有效途徑,可以支撐綠色債券市場規模穩定快速增長。”
此外,在中國現存的管理規則中,也對第三方認證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要求,但是對具體的認證方法、認證的標準、認證主體的資格審核等方面現在還存在空白。隨著市場規模加速擴大,如果不及時對第三方認證管理做出有效的管理和引導,有可能會出現類似2012年之前CDM(清潔發展機制)認證機構多如牛毛、良莠不齊、無序發展的狀態,終受損的還是中國綠債市場整體的公信力。
配套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但毋庸置疑的是,隨著社會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綠色金融”已寫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綠化中國的金融體系已經從倡導層面逐步轉向市場實踐。其中,一個解決方案是“綠色”債券,這一工具具有傳統債券的所有特征,但它們由有助于可持續發展或對抗氣候變化的投資支持。
2016年初,浦發銀行成功簿記發行境內首單綠色金融債券,實現國內綠色金融債券從制度框架到產品發行的正式落地。據悉,浦發銀行此次綠色金融債券,系經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核準,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以簿記建檔的方式公開發行,發行規模200億元,債券期限3年,年利率為固定利率2.95%。
浦發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經理梁曉靜指出,我國利率市場化已基本完成,銀行拓展負債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綠色債券作為金融債的一種,其發行有助于資產負債結構的改善。此外,梁曉靜提出,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監管部門配套政策的配合,目前的配套政策還不夠完善。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興業銀行已為超過6000多家企業提供綠色融資超過8000億元,融資余額達3942億元,覆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三大領域。“綠色債券發行的質量比數量重要,綠色債券市場要做到規范起步,健康發展”,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業務部副總監劉蔚表示,希望每一單綠色債券都在綠色的鑒證、可持續性的評估、未來的綠色績效評估等各方面做到規范、標準。
(參考資料:北京商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經濟網、財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