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產品在里約奧運會上縱橫捭闔,在國內卻遭遇尷尬。產品價格、消費者理念、國家落地政策,是三大制約因素。
不含汞、銀牌及銅牌使用了30%的可回收材料,連發給運動員的避孕套都來自亞馬遜森林的野生橡膠,里約奧運會充分彰顯了這座城市的綠色基因。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此召開,誕生了被稱作“地球憲章”的《里約宣言》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重要環境公約。
“很多場館都是臨時建筑,非比賽設施比如洗手間等則是簡單而實用;指引牌設置也大小適宜;不允許帶聽裝飲料進入場館,鼓勵觀眾自己帶空瓶接水……”
這是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山體育)賽事保障人員在里約的發現,泰山體育已服務了四屆奧運會,在里約奧運賽場提供了田徑、自行車等11個項目、近萬件產品。
“環保性能是我們產品的亮點。”2016年8月11日,泰山體育董事長辦公室主任馬俊良說。和泰山體育一樣,從摔跤墊到列車,從吉祥物玩偶到頒獎服,甚至從餐具到空調、熱水器,都有“Made in China”的綠色痕跡。
不過,通過了奧組委苛刻要求,并不代表這些中國貨在國內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2016年5月,上海紅雙喜(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里約奧運會使用的乒乓球拍,特別使用了新材料。所有中國供貨商都強調“環保”概念。
滲入衣食住行
現場觀眾和運動員感受到的中國綠產品也許不那么多,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已滲入里約奧運的衣食住行。
要從火辣的伊帕內瑪海灘趕到位于巴拉達蒂茹卡區的奧運村,可以沿著大西洋的海岸一路向西。順利的話,開車需要半個多小時。而如果乘坐地鐵,你就開始接觸中國產品了。
“乘坐地鐵4號線奧運專線僅需15-20分鐘,大大減少了空氣的污染。”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業務部副部長劉楊說。中國制造的地鐵列車承擔了約60%的里約奧運用車城市軌道交通運能。
里約奧運的涼意也是中國制造——南半球的里約已是初秋,因為緯度低,有時氣溫仍會超過30攝氏度。新建室內比賽場館的中央空調來自美的開利合資公司,奧運村和媒體村的家用空調則由格力提供。據格力電器(巴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海闊介紹,從大1匹到小3匹的格力空調都是A級能效產品——巴西家用空調中的能效,介于國內二級能效與三級能效之間。
同在奧運村,一萬臺熱水器雖由巴西公司拿下,但實際上產自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數目之大,甚至將有望創下單一建筑群體、單一品牌燃氣熱水器安裝數量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燃氣熱水器比電力熱水器更加環保節能。現在巴西市場在推廣燃氣熱水器。”該公司營銷部副部長馮典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