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發布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保障水生態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新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事業單位:
《銅川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第7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2016年8月23日
總體要求:突出治源頭、治面源、治河道三項重點工作,緊抓污水收集、處理、排放三個關鍵環節,注重工業廢水、城鎮污水、醫療廢水處理三個能力提升,完成管網建設擴增量、污水處理達容量、污水排放提質量三項任務,切實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
工作目標:2016年底前,消除漆水河黑臭水體。2017年底前,完成漆、沮兩河景觀帶建設任務。到2020年,全市流域地表水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到56%以上(2030年達到75%以上);岔口斷面水質達到V類(2030年達到Ⅳ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下(2030年基本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地下水質量極差比例控制在10%以內(2030年控制在5%以下)。
一、系統治理,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開展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動。組織實施《銅川市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方案(2015-2017年)》(銅政辦發〔2015〕49號)。(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牽頭,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暨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工作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參與,各區縣政府、市新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區縣政府、市新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另行說明)
(二)狠抓工業污染防治。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2017年底前,有條件的工業園區應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污水不能集中處理的工業園區,必須建成全覆蓋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并接入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系統。(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環保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等參與)
(三)強化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對市污水處理廠、新耀污水處理廠尾水實施深度治理。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和排污口整治,2017年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雨污分流率達到60%以上;城市、縣城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分別達到75%、40%。到2020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2020年底前,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規劃局、市工信局等參與)
(四)實施河道清淤疏浚。按照漆、沮兩河綜合整治工程設計規劃,進一步加大對源頭、面源、河道的綜合整治力度,加快漆水河清淤整治工程建設進度,提高河道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市水務局牽頭,市環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參與)
(五)推進人工濕地建設。在污水處理廠出水口下游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或生態濕地,加快趙氏河國家濕地公園、福地湖、藥王生態湖等生態濕地公園建設。(市林業局、市住建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水務局、市環保局等參與)
(六)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置設施,新、改、擴建的畜禽養殖場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市農業局、市環保局負責)
(七)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制定實施全市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方案,適時開展低毒、低殘留農藥施用補助試點工作。到2020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市農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參與)
二、源頭防控,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八)嚴格環境準入。到2020年,完成市、區縣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現狀評價。(市環保局牽頭,市住建局、市水務局等參與)
(九)調整產業結構。制定分年度實施的落后產能淘汰方案,河流沿岸嚴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醫藥制造等項目,合理布局生產裝置及危險化學品倉儲等設施。(市發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規劃局、市住建局、市水務局等參與)
(十)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加大再生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力度,將中水利用納入新建企業環評審批。企業內部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利用中水,大程度節約用水。自2018年起,全市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應安裝建筑中水使用設施。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市發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住建局牽頭,市工信局、市水務局、市規劃局、市環保局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