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指揮棒硬起來 離開環保談發展是“竭澤而漁”
有史以來,發展與環保矛盾糾纏,乃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實。而矛盾運動對立統一,又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和精髓。從改革開放初期“發展壓倒一切”,到中共十六大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十七大提出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再到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綠色發展,中國共產黨人一路走來,實踐了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進步與升華。
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在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實現環境保護,構成新常態下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包括綠色發展在內的新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強調: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黨同志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理念是“固然”與“應然”的結合。“五大發展理念”揭示的“固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在怎么走,呈現的“應然”是朝著什么方向走。習指出:發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的可持續發展,是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基本規律在當代中國發展領域的集中體現,是增進人類福祉實現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
常說: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否則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這個規律誰也無法抗拒。恩格斯也曾告誡后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初的結果又消除了(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版第3卷第998頁)。
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對自然的傷害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驕傲的,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羨慕我們的地方。同時必須看到,我們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弊端,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成為掣肘全面小康的明顯短板;各類環境污染呈高發態勢,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不是一天變壞的,但不能在我們手里變得越來越壞,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習言之鑿鑿言猶在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實事求是采取對策,新時期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油然而生。
離開發展談環保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是“竭澤而漁”,已成共識鮮有質疑;而發展與環保往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取舍成為棘手難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的。矛盾運動對立統一,要求發展與環保相互適應勢均力敵,而追求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均衡”不可能完全做到,在某些特定時空或具體條件下,此消彼長在所難免。
于是,在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的總體思維框架下,“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打好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這一系列戰略思路,就成為合情合理的現實決策考量;因地制宜科學設置環境前提和硬性生態紅線,也成為順應基本國情打破“等量齊觀”、凸出選擇性“環保權重”的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階段性生態補償“矯枉過正”亦在所不惜,藉以理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
今年初,習指示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正是基于上述原則和理由。尤其在流域性洪災過后,舉國上下各條戰線發起對生態安全的環保反思,更加驗證了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和綠色優先取舍操作的宏觀價值,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邏輯論斷的前瞻性與正確性。
此前,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根本上澄清了忽略自然資源固有價值的認識誤區,打破了簡單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內在統一相互促進協調共生的方法論,使國人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底蘊,綠水青山就能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
同志提出并堅持的“青山論”和“綠色價值觀”,是我們黨長期探索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認識升華,帶來的是發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也是執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與之一脈相承,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近日首倡“以環境質量論英雄”,嚴令“以霹靂手段雷霆之力加強環保督察強化督政問責”——如此導向鮮明的表態和鞭策,對基層黨政主官而言,堪稱振聾發聵、余音回蕩。
縱觀天下勢、煮酒論英雄,咬定青山不松口——“以環境質量論英雄”弘揚了習教導“在環保前提下搞開發”的精神實質,換言之即“以綠色GDP論英雄”,矛頭直指仕途鏖戰心照不宣的“以灰色GDP論英雄”乃至“以黑色GDP論英雄”,與長期存在根深蒂固的片面發展觀和扭曲政績觀針鋒相對,焉不令人耳目一新、蕩氣回腸。
去年湖北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綠色決定生死”躍居“三維綱要”首位,與國家發展新常態相吻合,而前年兩會早提出時為“市場決定取舍、綠色決定生死、民生決定目的”。綠色前置,就是主動適應和新常態,突出綠色發展動力、挖掘生態經濟潛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告別不可持續的野蠻粗放增長模式——繼“綠色”超越“市場”成為之后,“讓綠色指揮棒硬起來”的口號今年又響徹荊楚大地!
不言而喻,習明確指示“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搞好開發利用”,道出了綠色發展的真諦,生動詮釋了新形勢下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攻堅決勝階段各地區各部門辯證運用五大發展理念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妥善睿智地處理好開發與環保的關系,具有舉足輕重惟妙惟肖的現實指導意義。
原標題:生態補償“環保權重”符合馬克思主義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