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PPP板塊延續上周五的強勢,成為A股盤面亮點。萬億級別的大蛋糕促使市場資金蜂擁而入。而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近期市場對PPP關注度不斷提高,國家政策頻發,PPP項目申報、入庫數量、項目落地率均有明顯增長,環保板塊項目占比較大。
來自發改委近日發布的公開消息稱,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的國家部委層面PPP項目庫中,批目前有798個項目,其中已簽約456個、總投資8151.7億元,在各地政府積極推動下,項目簽約率較高。按行業分布看,已簽約456個項目中,污水、垃圾處理項目有136個,占比近30%。而在第二批PPP項目,已簽約的163個中,污水、垃圾處理項目亦高達37個,占22.7%。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環保行業是受PPP政策利好多的板塊之一。
“受益于PPP模式的加速推進,水務、垃圾焚燒發電等相關細分領域的景氣度將持續攀升。”環保行業研究員龐天一指出,從政策層面看,“保增長”已成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核心利益訴求,環保PPP由于與上下游產業聯動性更強、拉動GDP效果明顯,將成為政府保增長的重要抓手,后續政策持續發布和中央加強扶持可期。
從資金層面看,長期無風險收益率下行的形勢下,環保PPP項目尚能保證8%左右的凈資產收益率,相對其他資產收益可觀且確定性較強,因此近期在資金持續涌入的形勢下,PPP項目落地、推進速度均有所加快。未來環保板塊值得被重點關注。
政策暖風助推PPP發展
PPP項目推進的利好政策不斷,除中央和地方的PPP引導基金在快速落地外,多地也在出臺相應的補貼政策。誠如《貴州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工作省級獎補獎金管理暫行辦法》近日發布,對符合獎補條件的示范縣、示范項目給予一次性獎勵和補助。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貴州在內,山東、四川、新疆、北京、江蘇、河北等10余省(區、市)也出臺了PPP獎補政策。目前來看,補貼力度大的是江蘇省。根據江蘇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獎補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對省轄市范圍的單個PPP項目高獎補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對縣(市)范圍的單個PPP項目高獎補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
政策加碼成為PPP項目落地“助推器”。根據財政部建立的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統計,截至2016年6月30日,財政部兩批示范項目232個,總投資額8025.4億元。其中執行階段項目105個,總投資額3078億元,落地率達48.4%,與今年3月底相比,項目落地呈加速趨勢。
據一位PPP業內專家透露,截至目前,PPP項目落地比例大概在10%左右,今年第二、三季度的項目落地在明顯加快,下半年也還將會延續這一發展態勢。不得不提的是,在105個落地示范項目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共9個,占9%,數量上僅次于市政工程類項目。
環保領域比較適合做PPP項目,地方政府也有很強烈的推進意愿,上述專家認為,無論是從當前還是今后來看,環保領域的PPP項目都會有很好的發展。
環保類PPP上市公司扎堆
8月30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通知》提出,建立合理機制,以及構建多元化退出機制,包括推動PPP項目與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相結合,依托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通過股權轉讓、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豐富PPP項目投資退出渠道。
隨著渠道完善和國家層面推動,上市公司參與PPP項目的熱情持續高漲。其中,環保公用類PPP項目同樣吸引大批上市公司投資進入。水務PPP公司碧水源,公司擁有成熟的核心膜技術和超過350項技術,建有規模大的膜研發制造基地以及凈水產品研制基地,并推動核心技術進入新的區域水務市場,作為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地下式MBR再生水廠等PPP項目訂單的有力支撐例,屬于PPP項目運行中的高附加技術。目前公司已擁有40多家PPP模式合資公司,在PPP訂單超過500億元。
大型央企葛洲壩作為PPP基建,同樣在布局環保產業,目前已有超過600億PPP項目在手訂單,框架協議估計3000億左右,是PPP基建中的。
轉型環境綜合治理的興源環境,正在積極布局水處理全產業鏈。公司在今年一月公司收購杭州中義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3月出資4000萬收購河北鴻海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權,該公司專注服務于水質監測設備遠程質量控制;6月增資2500萬持有三乘三備環保公司55.56%股份,服務于公司PPP項目實施和工程建設,有利于擴展新興領域。公司目前PPP訂單量約100億元。此外,從事工程咨詢、環境評價類的蘇交科、博世科、中金環境也在PPP項目的前期產業鏈中分一杯羹。
四主線掘金環保股
此外,從政策面角度來看,環保領域的政策利好頻頻釋放,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三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規劃》,落實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關于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的要求,發揮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作用。
基于此,市場普遍認為,近期多項政策表明,環保在供給側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這將大大提升環保的話語權;而本周披露的督查和監管數據,展現出環保監管力度得到大大加強,這才能系統性增強環保的話語權,實質性利好環保產業發展。
而在政府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入背景下,PPP模式是環保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雖然國內PPP模式真正開始發展于2015年,還存在許多不成熟的因素。但是,隨著政府支持力度增加,以及更多企業超越項目門檻,能夠在風險可控范圍內享受PPP項目帶來現金流、盈利能力方面的優勢,未來環保PPP項目將受到更多企業、政府和社會資本的青睞。
在標的選擇上,眾多業內人士紛紛指出,可從以下四大主線把握后市機會,1、推薦低估值+業績增長確定的環保PPP碧水源、東方園林、中金環境。2、在無風險利率下行背景下,水務公司均有轉型做工程承接PPP項目的能力和背景;重點推薦:江南水務、武漢控股、洪城水業、重慶水務、興蓉環境。3、前期滯漲聚光科技、東江環保亦值得關注。4、建議關注小市值細分公司大禹節水、博世科、龍馬環衛。
(參考資料:證券時報網、中國經濟時報、投資快報、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