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發布后,污水污泥市場迎來了發展新時期。“十三五”的到來,也讓行業對市場充滿期待。在9月23日,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介紹了E20研究院的新研究數據,對“十三五”期間,污水污泥行業可能釋放的市場投資機遇進行了全景掃描。據預測,“十三五”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超1000億;污泥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約350億。
近段時間,兩則新聞在微信朋友圈頻頻刷屏,一個是海口37億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一個是9月22日發布的通州近280億水環境治理項目招預中標結果,其中,北控水務聯合體共得240億。通州項目的中標,也捍衛了老牌水務投資公司的榮譽。今年,流域治理以及PPP模式的推動,對行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
“十三五”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市場投資空間超1000億
上圖左側數據體現了以上新聞背后所揭示的市場變化情況。從左側圖表可以看出,我國城市新建污水處理規模從2011年到2015年呈逐年上漲趨勢,但到2016年實際上是下降的。即使考慮到年度剩下的三個月,按比例估算,依然低于2015年的規模數。
污水處理規模真的下降了?其實不然,我們要看到更多的影響因素。左側數據展示的是單體污水項目的規模。
從右圖可以看出,其實整體污水處理規模依然是增量的。但是要注意一點,隨著效果時代水環境綜合服務項目的市場需求釋放,單體污水項目被打包進整體綜合服務項目中,(如上面圖右),被投資商甚至像中建、中鐵建等這樣的外來“野蠻人”所關注。這是行業企業需要關注的現象之一。
接下來,我們具體看城鎮污水在建規模的分布。從下圖可以看出,“上海”可謂一支獨秀,達到95萬噸/日的規模,其次是湖南(37.7萬噸/日)、重慶(28.5萬噸/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