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近兩年來人們對生活和飲用水的健康安全問題給予了的關注。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和提高,人們的飲水習慣也逐漸發生改變,從桶裝水、瓶裝水,到凈水器,追求健康的飲水業已成為趨勢。
工業化進程帶給我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污染,隨著這些年各地方污染事件的不斷攀升和媒體的曝光,將更加激發中國消費者的環保消費意識,解決家庭的健康用水問題已經成為一種居家常規理念,進一步加大對凈水器的認知和接受。
而一項數據卻顯示,凈水器在各國的普及率:1.美國90%,2.歐洲90%,3.日本80%,4.韓國95%,5.中國只有5%。
家用凈水器進入中國已經多年,但普及率一直不高。為什么會造成這種現象?
品牌和價格決定消費者的選擇
11月17日,“凈水器市場消費教育科普公益活動”在北京召開總結大會。中消協發布了“中國凈水器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
報告指出,目前對凈水器為關注的群體集中在30-39歲人群,比例高達56%,其次為20-29歲消費群體,占總數的21%;其中,男性關注比例達75%;北上廣深占據關注排行榜前四位,其次為唐山、杭州等二線城市,而北方關注凈水器的比例遠高于南方;從學歷及收入構成來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對凈水器產品關注比重大,占整體比例的50%,體現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更注重飲水安全。
調查顯示,目前54%的消費者認為中國水污染狀況十分嚴重,25%的消費者會選擇凈水器保障飲水安全,30%的消費者對于飲水是否安全并不了解。
在對消費者購買行為進行研究后,調查認為,目前消費者購買凈水器的主要原因來自對環境污染和飲水安全現狀的擔憂,而口碑介紹以及互聯網是消費者了解凈水器的主要渠道;在購買行為發生時,品牌和價格是消費者選擇凈水器的決定性因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調查:未來5年市場需求量達1500多萬臺,市場潛力巨大。
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凈水器廠家已經發展到3000多家,近幾年每年以30%的速度發展,每年新增企業約40%,另有約10%企業倒閉或轉行。此外,還有大量沒有衛生批件并且不打算申領衛生批件的凈水器生產企業。
可見,凈水器普及率低,并非國內沒有需求,也并非沒有產能供應。從消費者的反映情況來看,不是沒需求,而是“怕”。
產品良莠不齊 服務滯后阻礙發展
中怡康發布的凈水市場零售調研報告顯示,2015年季度凈水設備零售總額為48.6億元,同比增長58.6%;純水機市場規模達到27億元,并保持零售額同比82.5%的較快增長。看似繁榮的背后,凈水市場品牌集中度低卻已成為無可爭議的事實。
新調研數據顯示,在凈水行業1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已成為凈水機制造中心之一。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家用凈水器品牌超過3500家,還有一大批企業正試圖進入凈水器行業。同時,一些櫥柜、衛浴、家電行業品牌亦欲跨行業發展。到2015年,國內凈水器品牌已經突破4000家。
品牌過度增長的同時,也使得行業亂象叢生。其中,“凈水器品牌”在互聯網肆意橫行,很多不的企業偷換概念、混淆視聽。
去年12月份,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對27家凈水器企業進行抽檢的結果,其中合格的有14家,不合格的有13家。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凈水器市場銷售額分散。無論是深耕于行業多年的老牌凈水企業,還是近年來剛剛開始涉足凈水領域的傳統家電企業,他們憑借著不同的背景與優勢各自為政,但在經過多倫廝殺后,卻依然未能呈現出行業歸一統的局面。行業門檻普遍不高,因而吸引了大批投資者跟風加入。行業風氣的日漸浮躁,導致了凈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