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進入十月后,北京天氣涼意更甚,霧霾也如約而至。
10月13日16時,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空氣重污染藍色預警,并指出,目前,北京市及華北地區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積累明顯,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水平。根據預報,14日仍將維持不利氣象條件,空氣質量為重度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北京市入秋以來遭遇的重污染天氣,也是短短半個多月時間內的第三次,10月份第二次發布空氣重污染預警。有專家預測,2016年秋冬季氣候,將非常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一位不愿署名的專家介紹說,在本月,北京次出現霧霾的時候,曾給環保部官員發信息希望今年的霧霾來晚一點,沒想到還是如期而至。
本月第三次黃色預警
霧霾鎖城,北京2016年10月第三次拉響重污染黃色預警。
10月17日,北京在結束長達6日的霧霾后,迎來短暫的藍天,空氣質量二級良。但是18日,隨著擴散條件逐步轉差,霧霾再起。截至18日16時,城六區PM2.5濃度已經超過150微克/立方米,達到5級重污染。
18日17時30分,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目前,北京及華北地區受均壓場影響,污染物擴散條件差,根據預報,19日空氣質量將達到重度污染水平。
據公開資料,次重污染黃色預警在“國慶”小長假期間“悄然”拉響,從10月2日8時起持續了33個小時;第二次重污染黃色預警在14日15時30分啟動,此次黃警持續了近50個小時,于16日下午解除。氣象部門預計,此次灰霾過程將在20日前后解除,20日至25日北京空氣質量可持續維持良好水平。但25日至26日,北京還將有一次輕到中度霾污染過程。
根據要求,黃色預警期間,相關單位加強施工工地揚塵控制,全市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等施工作業;加大重點道路清掃保潔強度;加大對露天焚燒和焚燒秸稈的執法力度。廣大市民要做好健康防護。
為何霧霾來勢洶洶
那么,霧霾此次何以席卷重來呢?環境保護部近日通報對北京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的專項督查情況,指出北京市城鄉結合部及郊區的應急響應預案沒有落到實處。
在環保部發布專項督查情況中顯示,此次北京重污染天氣的出現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北京城內部分工地未按要求實施停工,包括豐臺區、大興區、通州區等部分地區揚塵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同時,環保部指出機動車污染是首要污染物。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大、使用強度高,重型柴油車和車齡較長輕型汽車的污染問題比較突出。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目前已達570多萬輛,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量分別占大氣污染物的50%和40%左右。
其中,車齡10年以上的輕型車達50多萬輛,這些車輛排放的碳氫化合物占500萬輕型車的比重較大達40%左右。重型柴油車保有量20多萬輛,顆粒物和氮氧化物占機動車排放量的90%和60%左右。
在近日重污染天氣期間,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環保局聯合開展的路檢抽測結果表明,車輛10年以上車輛的超標率較高;運行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出租汽車排放超標率達到80-90%。
此外,專項督查情況中顯示,焚燒及散煤污染仍有發生,也造成霧霾天氣的一大原因。
治霾是“逆水行舟”的持久戰
而事實上,2016年1-8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63微克/立方米,接近“大氣十條”目標。“對北京而言,全年‘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天數達20%。”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說,多數發生在第四季度,與不利于擴散的氣象條件的天數基本吻合。
資源與消費,環境承載與污染排放,是任何超大城市必須面對的平衡考題。三年來,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各項治霾措施,僅“積跬步”,“至千里”還有很遠的路。“成績背后,治理與排污,正步入相持階段。”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北京市域面積62%為山區,人口生存及發展所需的生產、服務活動則集中在平原,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大氣自凈功能弱,環境承載力不足,凡遇不利氣象條件,容納污染物的大氣環境容量急劇壓縮,致污染物排放量遠超負荷,終釀持續霧霾。
“城市中的每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需求,都是機動車、燃煤、揚塵等大氣污染主要來源的直接制造者。”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于建華說,治霾好比胖子減肥,增強代謝能力的同時,必須控制住進食,也就是減少各類污染物的制造。北京污染物排放標準不低,但基數過大,我們致力于讓“減排量”大于“新增污染物”,空氣環境質量方得以改善。
污染并非一時一日,治理也難一蹴而就。專家指出,既要發展、又要治霾,背后是“發展權”與“健康權”的博弈,可謂“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