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隨著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綠色金融也被提上金融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議題。作為基于環境保護目的的創新性金融模式,綠色金融作為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支點,已成為新常態下綠色發展的內在要求。
不久前閉幕的G20杭州峰會上,在中國的倡議下,綠色金融被納入會議議程,并形成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備受社會關注。據公開資料,2016年以來,中國債券市場上的綠色債券發行量為195.46億美元,占綠色債券發行量的44.1%。
所謂綠色金融即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作為近年來上新興的債券品種,綠色債券主要為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等綠色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無論是從看,還是在我國,它都可以被看作還處于“幼兒期”。
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主要源于自上而下的驅動。
早在2015年4月,中國金融學會下屬的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成立;同年底,央行推出綠色金融債債券,綠金委亦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此后,綠色債券的相關指引或通知成為發改委、上交所及深交所等多部門“常客”。2016年8月底,為進一步指出綠色債券前行方向,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
有市場基礎又有發展前景,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這是目前企業和金融機構對綠色金融的普遍評價。甚至不少學者認為,綠色金融已經上升為的戰略目標和發展規劃,將是金融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在2016年初預測,至2020年,我國綠色債券規模有望達到5.7萬億元人民幣。
從存量債券上,已可窺探出未來綠色債券市場的潛力。2016年4月,中債登與中節能咨詢有限公司合作編制并推出“中債—中國綠色債券指數”和“中債—中國綠色債券精選指數”兩只指數。其中,二者的樣本券分別為759只和413只,市值規模分別約為2.45萬億元和1.85萬億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環境資源越來越成為限制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條件下,企業綠色債券將為綠色項目打開新的低成本融資渠道,有助于緩解相關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既可以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又可以為項目所在地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而事實上,相較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可解決期限錯配,提升中長期信貸投放能力,是適合中長期、有穩定現金流的綠色項目的融資模式。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經濟學家馬駿透露,2016年以來,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前九個月中國綠色債券發行量達到1400億人民幣,中國已經成為大的綠色債券市場。當前,我國十幾個地方已經建立了綠色發展基金,綠色股票指數和綠色債券指數也正得到快速發展。
中銀固定收益研究部主管王衛就曾明確指出,當前我國市場正趕上經濟結構改革,處于高科技、高附加值和資源占用性的改革加速階段,同時我國政府也出臺了政策文件,為綠色金融發展創造了很好的環境。其中,電動汽車、節能環保、新能源等市場非常大,如果有資本市場的支持,綠色金融可以事半功倍,同時對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具有規模效應。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當前實際發生的綠色投資,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經濟學家馬駿表示,要實現我國治理環境污染的目標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達峰目標的承諾,預計每年需要3萬億元到4萬億元的綠色投資。然而,環保項目千差萬別,涉及各個行業領域。具體到每個項目,節能減排效果如何?能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如何設計合理的還款來源才能覆蓋風險?
從銀行的角度來說,需要建立適合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發展的風險評估標準、評審的流程以及體系,同時,建立相適應的考核機制,使得銀行的短期收益和風險達到平衡,鼓勵銀行加大對綠色金融和綠色信貸發展的投放力度,并提高其積極性。
此外,“一定不要搞價格補貼,而是要讓基礎性產品的價格反映它的市場成本,反映它的環境補償成本,沒有補貼的時候節約才會產生好的經濟效益,銀行才愿意做貸款。”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巡視員葉燕斐強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