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治理違法建設項目 做好經濟與環保雙選題
10個督查組,10天行程,分赴20個省份。2016年10月21日至30日,環保部組織督查組對地方環境執法監管重點工作的落實情況進行督查。
督查內容包括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取締“十小”企業工作、重點行業環保專項執法檢查、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等八個方面。督查組成員由環保部各司局和未被檢查省份的環境監察部門干部共同組成。
“注意聽取基層部門和群眾的意見,不干涉地方正常執法。既要發現問題,又要發現地方工作特色。”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10個督查組出發前囑咐。
河南:高壓下的治霾
在迎接督查組來訪時,負責接待的商丘市多名干部已受到因治霾不利而受到的行政處分。
2016年4月28日,商丘市被國家環保部約談。時任市委書記魏小東在全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動員會議上表示心情沉重:“完不成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的,黨政主要負責同志不能調整,而且要嚴肅問責。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怕得罪人,如果怕得罪某個部門、某個人,那就得罪了省委、省政府,更是得罪了全市人民。”
新上任的商丘市委書記王戰營掐指算著優良天數——162天。河南省給商丘市設定的目標是195天,也就是說,在年底前還需要33個空氣質量達到優良的天數。
截至10月23日,商丘市PM2.5平均濃度為74微克每立方,PM10平均濃度124微克每立方。
上級約談的壓力層層傳導,形成治霾高壓。據商丘市環保局局長丁凡華介紹,目前商丘已經完善“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通過網格化管理,截至目前因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工作、監管不利被問責的共有328人。其中黨紀處分250人,誡勉談話24人,通報批評52人,降低崗位等級2人。
治霾高壓在整個河南省其他城市亦是如此。2016年9月12日,河南當地媒體報道了《安陽“污染圍城”問題依舊突出》后,地方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對環保問題比較突出的殷都區、安陽縣、高新區、龍安區,責成黨委政府寫出深刻檢查,對安陽市環保局局長停職檢查。截至督查組在安陽督查期間,其環保局長仍處于停職檢查階段。
“目前各部門的環境保護分工已經明確,形成環保工作攻堅克難的合力。”河南省環保廳副廳長師偉說。
而除了大氣污染防治外,河南省危險廢物等其他方面的環保工作亦不應被忽視。
檢查發現,河南部分地區汽車4S店產生少量廢機油、鉛酸蓄電池等未納入專項行動檢查范圍。另經查閱資料,河南省省內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轉移量和經營單位收集量有明顯差異。督查組建議進一步查明原因,做好數據統計。
亦有危險廢物跨省傾倒問題。2016年6月19日,貴州銅仁銅鑫汞業公司由內蒙古非法轉出廢汞觸煤至洛陽、許昌。據河南省環保廳監察總隊總隊長易旭升介紹:經舉報后,目前已妥善處置了近80噸非法傾倒在河南省境內的含汞危險廢物。
環保違法建設項目清理任務重
督查組對河南省的督查共包括八個方面。除危險廢物外,督查還發現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數量較大。而由于各地集中清查和整改時間短,評估、監測等技術支撐單位能力有限,以及部分企業長期停產等原因,河南省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任務的難度較大。
根據河南省環保廳提供的數據,全省共排查環保違法違規建設項目52665個,截至10月24日,已完成清理整改34449個,占總數的65.4%。
針對重點行業的環保專項執法檢查,河南省對328家鋼鐵企業、水泥熟料企業、平板玻璃企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環境違法問題24起,對5家鋼鐵企業、5家水泥熟料企業、3家平板玻璃企業和11家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防治設施運行不正常、超標排放違法行為進行了立案處罰。
“為督促各地做好這項工作,省廳從6月到8月連下三文,對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全面檢查。”易旭升說。
督查組現場抽查11家企業,水泥企業2家,平板玻璃企業2家,鋼鐵企業3家,污水處理廠4家,仍發現4家企業存在環境問題未整改等問題。處罰力度不大,部分發現環境問題整改進展不快。
另外,易旭升還表達了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在日常污染源環境監管中,對環境風險較大、易發生安全或環境風險事故的企業,因雙隨機(環境執法檢查將以搖號的形式,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尚未檢查而發生事故,基層環境執法監管人員易被追究監管責任。”
“總不能出了事就要追環境執法監管人員的責。”一位當地一線執法人員吐露心聲。據其講述,由于擔心追責,基層對從事環境執法工作多避之而不及。“都處分了,誰來干活啊?”
遼寧:經濟和環保的雙選題
與河南不同,遼寧面臨的是經濟持續負增長。根據遼寧省工信委發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1-9月,遼寧省工業用電量完成1048.88億千瓦時,下降1.0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96個百分點。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8%。“現在市領導天天盯著本鋼的用電數據,只要用電量下降,馬上打電話來問。”在對本溪鋼鐵廠進行督查時,企業一位管理層透露。
這增加了經濟和環境保護雙選題的困難。
針對本次督查的八個具體項目,環保部督查組赴本溪、遼陽兩市進行督查。在“取締十小企業”方面,遼寧省排查“十小”企業582家,確認并完成取締9家。
根據國務院2015年4月發布的“水十條”,2016年底前,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即“十小”。
關于“十小”的界定標準,是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的基層單位把握不準,在觀望。”遼寧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德民提出。
另外,遼寧省共排查環保違規建設項目11568個,已完成清理整頓10610個。環保法執法方面,實施按日連續處罰58起,罰款9265萬元;查封扣押29起,限產停產37起,行政拘留50起。
遼寧省的重點行業環保專項執法檢查,共排查出14家企業因存在未批先建,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污染物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被立案處罰。環保部督查組現場抽查了8家企業,其中水泥企業2家、平板玻璃企業1家、鋼鐵企業2家、污水處理廠3家,仍發現3家企業分別存在違法問題未處罰、環境問題未整改等問題。
“這不僅僅是遼寧一省的問題”
“目前,國家《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已經出臺,但對于環境監察機構改革方向尚不清晰,人員編制全部凍結,造成現有人員去留不定,人心不穩。”李德民道出遇到的問題。
在遼寧,大連是家在市轄區內設立環保分局進行垂直管理的地級市,環保分局設置始于1994年。在2008年,沈陽市政府亦下發文件,提出建立市、區兩級環保機構垂直管理體制。然而到2015年,沈陽市委常委會決定分批有序取消環保機構的垂直管理。
“我們現在還是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這是什么性質?說白了我們是服務性質的。”在遼寧本溪等基層環境監察單位,一線人員抱怨不斷。
老問題還有執法用車的保障。“環境監察機構不屬于國家法定執法單位,因而在車改過程中,環境執法車輛將會被各級政府統籌上收,執法用車得不到保障。”李德民提出。
“這不僅僅是遼寧一省的困惑。”上述本溪基層人員說。
根據督查具體情況和地方反映的問題,截至發稿,包括相關媒體所在第三督查組內的十個督查組已經形成對各地的督查報告,各省環保部門領導簽字確認后,已上交環保部。
(原標題:高壓治霾,不能一出事就要追責環保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