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氣象廳稱,當地時間11月22日清晨5點59分左右,福島縣海域發生了推測震級為里氏7.3級的地震,地震并引發大海嘯。來自日本媒體的報道消息稱,此次地震引發東北地區大范圍震動,福島縣的震級為5級。東京也有較強震感。
報道同時還稱,福島第二核電機組三號機的廢燃料池一度出現冷卻停止。日本原子能安全廳聲稱,該機組廢燃料池已于上午7時47分恢復冷卻功能。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當日上午表示,已經要求當地民眾立即前往安全場所避難。
另有媒體的報道消息稱,目前“福島-1”核電站處于凍結狀態。目前為止那里仍在進行解除事故影響的工作。目前,福島縣附近海嘯引發的海浪高度目前只有60厘米。據公開資料,福島核電站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日本東部大地震和海嘯災害中嚴重損毀,大量輻射物質泄漏。按照核事件分級表,這次事故等級為7級,與19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和輻射泄漏事故處于同一水平。
根據估算,福島核電站報廢費用將遠超先前預期,從每年800億日元(約合7.7億美元)漲至每年數千億日元。鑒于報廢工程預計持續30年以上,因而總費用將大大超過先前估計的2萬億日元(191億美元)。日本政府將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初之間公布總費用和其他項目的具體估算結果。
目前,日本已決定徹底報廢福島核電站,但是善后作業面臨嚴峻挑戰和巨大經費負擔。事故發生時,這座核電站已建成6座反應堆,建設費用共計大約5000億日元(48億美元)。
更為嚴峻的是,福島核電站周遭的生態環境正迎來的挑戰。根據相關機構的實地檢測,在福島核電站周邊50公里的10座大型水庫的庫底,發現了嚴重超標的核污染泥土,這些泥土每公斤的核污染物質銫的含量超過了8000貝克勒爾。而環境省對此做出的分析為,這些核放射物質大多是被雨水從周邊的樹林和山坡中沖刷到水庫當中的。根據日本政府的核污染物質評定標準,放射性銫含量超過8000貝克勒爾的核污染泥土已經屬于“特別廢棄物”,必須采取徹底清除和特別儲存的措施。
而在日本福島核電站污水治理問題上,被東京電力公司視作“絕招”的是將1至4號機組周圍土地凍結從而大幅減少地下水流入廠房的“凍土遮水壁”計劃。該計劃自今年3月展開,靠海一側大部分已順利凍結,但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則以下游一側的地下水量并無較大變化為由對效果提出質疑。建成時間也并未決定。
報道稱,在1至3號機組內,為對發生堆芯熔融的核燃料實施冷卻,大量水注入反應堆,形成高濃度污水并積聚在反應堆廠房和渦輪機房的地下,截至8月總量約達7萬噸。廠區內儲存正在凈化的污水的儲罐也高達近千個。但也有輿論認為,廠房地下的高濃度污水的抽出和凈化也是難題。東電計劃2020年完成污水處理,但規制委員會指出,可能發生污水外泄,要求通過增設儲罐等方式來加速處理。
據悉,污水凈化后,一直儲存在儲罐內含有放射性物質氚的水若也低于標準值,則在日本法律上可以允許排放入海,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認為應在稀釋后排出,但這一計劃并未得到漁業相關人士的同意。
因此,如何阻擋福島核污水泄漏仍是日本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此前,日本大約30%的電力供應來自核電。自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日本所有核電站都停止運行;迄今只有3座核電站恢復運行。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安倍政府曾定下目標,到2030年,日本20%的電力供應要來自核電。
(據環球網、新華社、IT之家、中國新聞網、鳳凰網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