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環保垂改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11月29日,環保部和中央編辦正式函復河北省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同意《河北省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和《重慶市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備案,可以啟動改革實施工作。
作為環保大部制改革的重要一步,近年來,業界對于環保系統進行垂改的呼聲愈發強烈。日前,中央全面深改領導小組正式審議通過《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試點改革地區將實現省級環保部門對全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而且,省份內的市縣環保機構管理體制將進行重大調整,市級環保局實行以省級環保廳(局)為主的雙重管理,仍為市級政府工作部門。省級環保廳(局)黨組負責提名市級環保局局長、副局長,其中局長提交市級人大任免;市級環保局黨組書記、副書記、成員,征求市級黨委意見后,由省級環保廳(局)黨組審批任免。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提出,試點省份將市縣兩級環保部門的環境監察職能上收,由省級環保部門統一行使,通過向市或跨市縣區域派駐等形式實施環境監察。試點省份力爭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未納入試點地區力爭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省以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調整工作。
“要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來看垂改,要從十八大以來出臺的各項重要文件精神中系統理解垂改、推動垂改。”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指出,“垂直管理改革實質上與已經出臺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等重大改革一脈相承,與各項生態文明制度改革相輔相成。
垂直管理制度是環境治理的基礎制度,因此“垂改”是“底盤性”的制度改革。環保部地方環保垂直管理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葉民認為,指導意見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要求的新舉措,是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新突破,是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支撐,有利于推動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環境管理轉型,有利于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而具體到作為首批試點的河北、重慶,環保部表示,河北省和重慶市垂改工作啟動早,力度大,進度快,是12個申請垂改試點省份中的先行者。一省一市均成立了省級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垂改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把握改革方向;分管省領導靠前指揮,抓好組織實施;省級環保廳(局)、編辦等相關部門通力協作、主動作為、聯動有力,抓好具體落實。
與此同時,兩地與環境保護部、中央編辦多次對接協調、充分交流研討,不斷完善改革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經深入調研、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和數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了改革實施方案,分別通過河北省深改組、省政府常務會議和重慶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方案總體成熟可行。11月初,河北省和重慶市人民政府分別就垂改實施方案向環境保護部和中央編辦申請備案。
據介紹,目前河北、上海、江蘇、福建、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貴州、陜西、青海等12個省市提出了改革試點申請。吳舜澤說,改革將積極穩妥推進,力爭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試點工作,2018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此項改革。
但在環保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任勇看來,環保垂直改革仍有七大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一是跨區域跨流域環境管理問題;二是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問題;三是環保部門內部縱向和橫向的協調問題;四是環保部門與屬地黨委政府及其相關工作部門的協作問題;五是環境監測執法信息共享問題;六是鄉鎮環保機構與隊伍的職責界定和隸屬關系問題;七是環境監察機構建設、監察方式,以及監察專員制度的建立等問題。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王爾德、北京商報/蔣夢惟、新華社/杰文津楊維漢、中國證券網、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