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6省市深陷“霾”籠、40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布橙色預警、機動車單雙號限行……12月16日至21日期間,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將遭遇長達5天的“十面霾伏”。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成為今秋來襲霧霾之。對此,各路專家優勢如何解讀的?
近日,全國多個城市霧霾“圍城”,個別城市AQI指數爆表。截止12月18日下午,霾天氣影響區域已達142.2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面積1/7),其中北京東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陜西關中和河南北部等地出現重度霾,約15萬平方公里。據環保部數據,隨著不利氣象條件持續,18日和19日的污染情況有所加劇,已出現個高值,而12月21日將出現第二個高值。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治霾須先知霾。那么問題來了:本次大范圍霧霾天氣主要特點有哪些?出現的氣象原因主要有哪些?什么時候開始消散?
中央氣象臺預報員馬學款表示,這次霧霾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6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1日;二是影響范圍比較廣,截至18日下午,霾影響區域已達142.2萬平方公里;三是污染程度比較高,部分地區達到重度到嚴重污染;四是地面相對濕度大、能見度低,多地連續出現大霧天氣,部分地區能見度低于200米。
至于成因,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自發介紹:,京津冀內部的污染傳輸,相互影響很大,因此,整個區域內的聯防聯控很重要;其次,氣象條件不利,2016年進入秋冬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溫度明顯偏高,冷空氣活動明顯偏弱,大氣污染擴散能力的降低,這導致12月以來我國北方地區發生多次重污染過程。
“這一輪的霧霾之所以持續時間這么長,與靜風、逆溫、弱南風等不利氣象條件關系密切。”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重污染天氣的出現主要取決于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和氣象條件等兩個因素,前者在一段時期內是相對固定的,變量就是大氣條件。
“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區處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區散煤燃燒量開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現逐步上升趨勢,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形勢愈發嚴峻。”天津市環保局大氣處工程師王文美說。
據馬學款分析,本輪重污染天氣的形成,既有氣象因素,也與污染排放、地形等因素密切相關。就華北地區而言,這里人口密集,城市集中,重工業發達,同時冬季能源消費量巨大,能源消費結構不完善,比如說燃煤的大量使用,因此正常情況下排放都是比較高的;此外華北地形條件也比較特殊,西面、北面環山,地形比較“閉塞”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東北平原、陜西關中的地形也類似,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此外,機動車污染也成為我國城市重要空氣污染源之一,尤其重型車輛污染成為治理難點。河北省定州市環保局介紹,定州境內有107國道、京港澳高速及多條省道,日平均通過車輛達3萬輛,載重車輛過萬輛。其“西煤東輸”重要通道河龍線日平均通過運送煤炭、砂石等載重車數千輛,揚塵、尾氣污染嚴重。
此外,盡管在啟動應急響應期間,企業通過降低生產負荷、停產、加強污染治理等措施促進大氣污染物“削峰降速”,但由于目前一些行業仍存在環保治理技術及設備與環保標準不完全匹配、技術管理跟不上等問題,一些企業面臨“減產不減污”尷尬,減產后可能出現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停和開的過程污染物排放不可控等問題。
根據預報,本輪霧霾嚴重時段將因為一場降水暫時緩解,12月20日夜間華北中南部有些降水,對污染物有一定清除作用。21日后半夜,本輪霧霾才會自北向南減弱消散,這意味著本次霧霾天氣或將持續五六天,成為今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時間長的一輪。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等專家認為,從近些年治理霧霾的實踐看,霧霾治本之策是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快調整和優化不合理的產業和能源結構,不斷降低地區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參考資料:央視新聞、新華社、中國氣象局、環保部網站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