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媒體導讀】伴隨著多地連續進入“霧霾時間”,各種層出不窮的治霾神器也賺足人們的眼球,所謂的“神器”究竟是何來頭?真的具有明顯的除霾效果嗎?但說到底,治霾必須治源頭,想方設法在減排污染物上下更大的力氣,才是根治霧霾的大“神器”。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入冬以來,我國華北、黃淮等地先后經歷了多輪空氣重污染天氣的侵襲。環境保護部12月28日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預警提示,預計自2016年12月29日也就是今天到2017年1月5日前后,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等地區將發生一次持續4天以上的重污染天氣過程。
伴隨著多地連續進入“霧霾時間”,各種層出不窮的治霾神器也賺足人們的眼球,尤其是被稱作“治霾神器”的霾炮車,雖然價格不菲,但倍受地方政府青睞,頻頻出現在各地環保部門的采購單中。所謂的“神器”究竟是何來頭?
近一段時間,不少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居民發現,街頭經常會有一輛造型奇特的噴水車進行作業。而與傳統的灑水車不同,這種車的車尾立著一個“炮筒”,“炮口”不斷噴射出大量水霧。
根據媒體報道,在今年的朝陽區秋冬季揚塵專項治理行動中,兩輛“霧炮車”在使館區、奧運功能區等區域35條街道作業,降低空氣中的污染顆粒物和塵埃。對于霧炮車的治霾效果也有市民提出質疑:“作用不太大,也就周邊有些效果,整個城市效果不是很明顯。”“它噴出來的可能是水,像渣土車在工地可能有作用,針對霧霾覺得沒什么用。”
在網上搜索霧炮車,映入眼簾的是大量的霧炮車生產廠家發布的采購信息,價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而不少商家宣稱,通過噴射高壓水霧能起到降塵除霾效果,有的產品在簡介上寫明:可用于PM2.5空氣超標治理或者使用霧霾克星等字眼。
目前市面上的霧炮車基本上都是由高壓霧化系統和風機兩大部件組成,記者隨機撥打某品牌霧炮車銷售電話,一位銷售人員表示,這種霧炮車此前多被用在施工工地和礦山企業,由于近兩年各地更加注重空氣污染治理,霧炮車成了地方環保部門采購的設備。
經銷商:“工地上建筑起灰塵用這個噴霧降塵,還有市政園林上用,反正有好處?,F在市政天天都灑水,預防起灰塵。”
在中國政府采購網上,從2013年至今,共有172條有關霧炮車標訊公告,在這些招標采購公告中,包括河北、河南、江蘇、山東等多個省區市,采購單位多是當地環保、市政城管部門。其中,河北省的采購數量多,尤其河北雞澤縣環保局的采購價格高,該縣2015年12月買了1臺霧炮車,中標價為133.16萬元。
政府采購霧炮車后,一般會在媒體上進行宣傳。有媒體查詢了38個城市發布的霧炮車報道,其中18個城市發布的報道聲稱霧炮車可以治霾,甚至直接稱其為“治霾神器”。這些報道也給出了一些模糊的數據,稱霧炮能有效降霾,各個城市的降霾程度則不相同,有的是3%-5%,有的是10%-15%,大部分是15%-20%。
昂貴的霧炮車是否具有明顯的除霾效果呢?為何各地政府紛紛采購?應對空氣重污染天氣,哪些“治霾神器”靠譜?
此前有媒體為檢測霧炮車治霾效果所做的實驗,在臨時搭建的兩間房內分別裝有PM2.5檢測儀,工作人員在兩間房內傾倒粉塵來模擬霧霾粉塵顆粒,在未使用霧炮車噴淋前兩臺檢測儀顯示房間內的PM2.5數值分別為:449 μg/m3和477 μg/m3。隨后開啟霧炮車其中一間房進行噴淋作業,幾分鐘后,使用霧炮車噴淋作業的房間PM2.5數值降為58μg/m3,而未使用霧炮車的另一間房的PM2.5數值維持在450μg/m3左右。這個實驗說明,在密閉空間內,霾炮車對降低粉塵顆粒物有明顯效果。
但是,霧霾形成于上千米的高空,霾炮車的平射距離只有不到200米,這點“火力”治霾恐怕會打空炮。河北保定市也采購了霾炮車,保定市環保局調研員趙晉民告訴記者,使用霧炮車主要目的是抑制揚塵,但靠霾炮車治霾基本沒啥效果。“對道路揚塵、施工工地揚塵,是有效果。但有說在監測點周邊用霧炮車打就把指標降下來,那是不可能的,現在誰也不用那種辦法,實際上沒效果,這道理在哪呢。”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杰說,霧炮治霾類似于降雨對空氣能起到凈化作用,但是霧炮的噴霧與降雨相比,時間力度與空間力度遠非一個量級。
李杰表示,一開始就看見的PM2.5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是像機動車還有其他工業行業排放的氣體經過化學反應在溫度比較低的情況下生產的二次PM2.5就比較弱小,不是很顯著,它并不能完全解決霧霾問題,有作用但不是特別顯著,更多是針對一次性的那些物質。
在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看來,霧炮雖然可以在源頭抑制揚塵,但噴霧所形成的濕潤環境也有可能適得其反,可能還會加重霧霾。
彭應登說,首先這種噴霧車更多的是在源頭對揚塵控制的措施,對道路上、工地上有壓塵的效果,但是塵土已經飄在空中,再去靠水去吸收,作用就很差了,因為飄在空氣當中,空氣空間是很大的,如何用那么大的水霧去吸附顆粒呢?其次,會對局部的空氣進行增濕,增濕對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轉化為二次污染物有促進作用,濕潤的環境更有利于硫酸鹽和硝酸鹽的形成。
如此說來,霧霾車這一傳說中的“治霾神器”不僅不是 “神器”,還可能會有副作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分析,如果將其用在監測點周圍噴水,會對監測點的監測數據產生影響,導致測出來的數據不真實,這種影響未必是一些管理部門想要的檢測數值降低,反而可能因濕度增加導致部分指數升高。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認為,期盼不減排而獲得環境質量改善的所謂“神奇”手段,并不是霧霾治理所需要的科學決策。
賀克斌說,科學治污、治霾,根本上要改善空氣質量,還要解決污染源問題,解決污染排放量問題。出現類似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些政府對于空氣質量改善和減排之間關系的認識還不準確。期盼“不減排就獲益”的空氣質量改善手段出現,實際上是得不到的。
治霾神器真的有用嗎?從調查來看,霾炮車并不是完全無用,尤其在密閉空間下,對降低粉塵等顆粒物有明顯效果,但它也不是什么神器。諸如霧炮車、霧霾塔之類的新事物,因與治霾扯上關系,獲得比以往更多地關注,這其中,有著公眾和政府部門對于改善空氣質量大的期盼。我們應該肯定管理者希望能快速治霾的心情,但說到底,治霾必須治源頭,想方設法在減排污染物上下更大的力氣,才是根治霧霾的大“神器”。
(原標題:治霾神器真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