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在水資源短缺和河流污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地下水污染是存在的另一個水危機。如何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情況的發生,從而讓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是亟待解決的現實考量。
污染形勢日趨嚴峻 地下水治理已無退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水好,則萬物得以滋養,物產豐富,一方百姓也能得以安居樂業。相反,水被污染或者某種因素的缺水,萬物則枯萎,生靈涂炭,貽害一方,民不聊生。
地下水作為水文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重要淡水資源,尤其是對于郊區和農村地區的用水。然而,從近年來《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的情況來看,地下水污染的狀況日益嚴重,一邊是水污染情況不容樂觀,一邊又是超采現象極為普遍,地下水之殤面臨著雙重威脅。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的馬中院長指出,水資源不足和河流水質污染直接威脅著城市居民,而作為全國飲用水源的地下水污染更是一個大問題。
資料顯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工業廢水向地下直接排放、受污染的地表水侵入到地下含水層中、人畜糞便或因過量使用農藥而受污染的水滲入地下等;污染物主要來自危險廢物處置場、化糞池、地下污水管泄漏、農田徑流中攜帶的農藥和化肥殘留物、城市垃圾和高速公路的廢物(如化雪用鹽)、地下或露天礦場、受污染的地表水、地下貯油罐與輸油管線泄漏以及有機液體的事故性泄漏。
目前,中國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與日俱增,正“由帶狀向面狀”、“由淺層向深層”、“由城市向農村”不斷擴大和擴展,據預測今后10年內中國很多城市將放棄現有水源地。
相關研究表明,濱海地區由于地勢低緩,是水分鹽分的匯集區,加之復雜的陸海水體相互作用,未來的濱海水環境整治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因此,濱海地區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要遠高于內陸地區,并可能造成近岸海水質量惡化,影響海洋生態。
如此嚴峻的污染形勢的下,加快治理已然成為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缺水”與“治理”雙重壓力下,該如何有效遏制地下水污染情況的發生?
當務之急,一方面,必須以嚴厲的措施斬斷污染企業的隨意超標排放,特別是在重金屬污染、持久性有機物污染方面,更要毫不猶豫采取措施,并確保落實,先改變污染不斷加劇的趨勢。
另一方面,還應該從長計議,以頂層設計制定嚴格的地下水管理措施。
盡管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對地下水污染有專章規定,但是,地下水排污在中國沒有嚴格、明確的規范,基本上處于一種放任自流的狀態。應該盡快提高對地下水污染的認知程度,并出臺同樣嚴厲的治理措施。
所幸,強化地下水污染治理,國家已經做出相關努力。今年年初,在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陳雷介紹,為加強水利工程建設,2017年將落實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成20條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和10298個地下水監測站點建設任務,基本建成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
與此同時,針對如何修復治理地下水,業界人士也給出了如下建議:要防治結合、源頭控制,加強各類污染源排放情況的監督管理;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及評估指標體系建設,提升水質監測指標,強化監測手段和技術方法;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統籌規劃和統一管理,嚴加保護,合理開發。
由于地下水污染具有隱蔽性、復雜性、危害性等特點,水質修復難度較大,還需加強對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的研究和技術可行性評估,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學水平,找到合理有效的修復方法。
然而防治地下水污染在技術上并不容易,地下水一旦被污染,要想凈化,將耗費大量時間和成本。比如,要想完全凈化已被重金屬污染的地下水極其困難。身為專家的中國公共環境研究中心馬軍主任指出,要想凈化已滲透到深層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