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看似是對立的,但在根本上是統一的。抓環境保護就是抓經濟質量,就是抓可持續發展。如何達成二者的“雙贏”,是目前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都需要面臨并解決的難題。
經濟環保并非水火不容 “雙贏”才是解決之道
城鎮化、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帶來經濟高速發展同時,也釀成環境問題的愈發嚴峻。不過,由此便推導出經濟與環保相悖的結論,顯然是過于盲目且有失偏頗的。如何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有機統一,實現二者雙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所在,也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國家環保部部長陳吉寧明確指出,抓環境保護就是抓經濟質量,就是抓可持續發展。好的經濟質量和好的環境質量內在是一致的,必須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對發展的約束,把環境保護真正作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動力,下決心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空間布局,把生態環保培育成新的發展優勢。
全國人大代表張學勤也認為,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環境保護上,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綜合賬,以對群眾和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只是縱觀當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體現在:區域生態環境意識淡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不夠協調;經濟增長方式仍舊屬于粗放型增長;政府有關部門管理不力和執法不力。
眼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上述矛盾如若激化,能歐服確保綠色發展之路的延續?對此,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吳曉青表示,越是經濟下滑越要保持綠色發展定力,越要增強綠色轉型的決心和勇氣。“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換取一時的GDP增長。”
如此大形勢下,經濟增長必然要付出相應的減速成本和代價。即經濟增長要服從環境治理,要為治理污染、治理霧霾埋單,對嚴重污染事件實行嚴厲的行政問責和法律追究。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大健康等綠色產業。
正如陳吉寧所強調的,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上來,以對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把環保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雙贏,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要實現經濟質量與環境質量的內在統一,關鍵在于發展循環經濟,加強污染治理。資源一旦循環起來,反復利用,就能減少消耗,對自然的索取強度就會相應下降。有針對性地治理污染,就會盡可能維持自然原貌,保護藍天綠水青山。只重視經濟建設,著眼于使投資獲得高回報,而置環境影響于不顧,必然使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并終導致不良社會反應。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什么方式發展的問題,環保工作根本的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當前難點是在尋找新動能和處理老問題之間把握好力度,實現改革、發展、穩定和保護之間的平衡協調。
如何把握這個平衡點?業內建議: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把環境保護作為現代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堅決落實環境保護的責任制度;把環境保護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環節,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把環境保護作為產業來抓,依靠科技進步保護環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