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垃圾資源化步履維艱 焚燒發電方為終歸宿
眾所周知,垃圾難處理的原因就是體積大,不易降解,且占用了大量的堆放空間。而如果把垃圾付之一炬的話,起碼能減少50%到80%的面積,垃圾堆放問題似乎迎刃而解。并且,垃圾中蘊藏著巨大的電能,通過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還可以發電供熱。
大勢所趨,焚燒發電為垃圾終歸宿
放眼世界,發達國家先進城市生活垃圾主要的處理方式是焚燒,尤其是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達、人口較多的城市。目前,有35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建有上千座生活垃圾焚燒廠,主要分布在歐洲、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歐盟19個國家共建有焚燒廠幾百座。美國雖然土地遼闊,但也建有上百座垃圾焚燒廠。
發改委能源中心研究員姜克雋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從未來的垃圾處理看,焚燒發電肯定是佳選擇,我國以后要普遍推廣垃圾焚燒發電技術。
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副校長嚴建華介紹,我國每年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近1.8億噸,產生危險廢物3600萬噸,焚燒是處置這些垃圾和廢物處置的主要方式之一。解決好垃圾焚燒的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推進,將對國家環境治理和節能減排起到重要作用。
資料顯示,2004年至2014年間,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廠從54座增加到188座,增長了2.48倍。截至2016年年初,全國(除港澳臺)已運行的生活垃圾焚燒廠共231座,分別分布在29個省、市,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分別以40座、25座、19座、19座位列我國已運行垃圾焚燒廠的省份前四位。
步履坎坷,偷排超排現象時見報端
發改委介紹,預計未來5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在市政生活垃圾處理領域的推廣比例可達30%,日處理垃圾量可達10萬噸以上,可形成年碳減排能力765萬噸二氧化碳。不過,垃圾焚燒的前景可以想象,然而在現實的推廣中卻步履維艱,其中緣由發人深省。
“《生活垃圾焚燒污染控制標準》自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全面實施,但是執行情況并不理想。部分垃圾焚燒廠并未執行該標準,部分垃圾焚燒廠超標嚴重,且飛灰處置不規范,這與企業自身和環保部門不作為有很大關系。”全國政協委員張抗抗直言。
確實,在我國,一些垃圾焚燒廠焚燒不到位,排放出的氣體和飛灰可能產生二噁英等致癌物質。偷排超排現象時見報端,已經成為垃圾焚燒項目“鄰避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下齊心,共“懟”垃圾焚燒困境
為了應對可能造成的環境污染,日前出臺的《“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強調,建設焚燒處理設施的同時,要考慮垃圾焚燒殘渣、飛灰處理處置設施的配套。鼓勵相鄰地區通過區域共建、共享等方式,建設焚燒殘渣、飛灰集中處理處置設施。
環保組織也呼吁,所有已運行的垃圾焚燒廠必須通過企業自行監測信息公布平臺公開信息,并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公開信息;環保部、地方環保部門開展全國垃圾焚燒廠煙氣、飛灰、滲濾液排放等專項整治工作,確保垃圾焚燒廠的各環節達標運行。
“國家環保部將各省市企業自行監測公布平臺公開的污染物排放數據作為執法依據,與現有的監督性監測相結合,提高執法和監管力度。”張抗抗建議各省市環保部門須核查每個生活垃圾焚燒廠新標準執行情況,對于不更新標準、不達標企業給予處罰,責令其整頓,確保污染物排放濃度達到新標準要求。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