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除卻水資源匱乏,用水量激增,我國的廢水排放量也在快速增長,種種因素相疊加讓廢水資源回用脫穎而出,一舉獲得多方關注。從污水到資源,廢水回用在節約現有水資源和保護環境的一體兩面中實現了雙贏。但是現實是,我國廢水回用力度不足,資源化水平低,那么如何著手改善這樣的現狀呢?
污水變身資源難解“污” 4大建議破解回用難題
我國是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缺水城市占60%以上,而用水量和廢水排放量卻雙雙增長迅速。一方面缺水,一方面水污染嚴重,我國展開了自上而下的保水治水運動。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4至2014年,全國用水量由5547.80億噸增至6094.86億噸,而廢水排放總量也在上升,從482.40億噸增至716.18億噸,相比用水量增幅的9.86%,排放量增幅卻近半(48.46%)。在水資源日益緊張,環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緩的現下,以廢水處理為基礎,將污水轉化為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將會是行之有效的方案。
近年來,很多專業人士也都在呼吁回收再利用這些廢水資源,而實際上,如果廢水處理得當,不管是回用至農業、灌溉或是工業上都會大大彌補水資源的不足。我國諸如深圳、北京、天津這樣的許多城市已經開始研究和踐行,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的中水回用項目就是典型范例,2013年電鍍企業中水回用率達到50%,2014年印染、造紙行業中水回用率將分別達到50%、60%。
然而,總體來看,我國目前的水回用力度明顯不足,資源利用化水平仍然較低。水回用產業的發展也在處理工藝、處理設備、回用渠道等多方面受到了制約,如何推進污水回用的迅速壯大,真正將以億噸計的廢水資源用在點子上,達到環保和循環利用的目的是關鍵。
為此,聯合國加勒比環境項目官員Christopher Corbin就建議,甩掉污水的“污名”。對于老百姓來說,“污水污水”,就是不干凈的水,就算處理過也還是擔心其水質問題,非常抵觸回用這樣的方式。而要從源頭開拓廢水回用的渠道,加深人們對于這些再利用水的認知是必要的一環。這也就驗證了IWA水協項目經理Pritha Hariram所謂的“溝通是成功的關鍵”的理論。
當然,讓民眾放心的前提是“水質”,保障水質的前提是“技術和設備”。目前,我國中水設施建設存在配套管網滯后,投資積極性不夠高,自身水質并不穩定等問題,這也影響了廢水資源的回收利用。有專業人士說,曾經有一個低成本水凈化解決方案中試項目做了個儀器展示,有趣的是,城市里的中低收入家庭對設備的接受度還可以,但是農村地區卻遠遠不夠。所以,“用好技術”非常重要。
有了水質的保障,民眾的支持和理解還不足以為廢水回收利用的持續發展保駕護航,所以Christopher Corbin就建議,“跟國家的當務之急聯系起來”,跟相關組織“合作起來”。這與我國目前頗受青睞的PPP模式是同樣的道理,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促進多方的協同參與,用Corbin的話說就是“我們需要做的部分工作就是要讓決策者更好地參與進來,跟私企、聯合國、NGO機構以及發展銀行一起合作”。
除了上述建議,廣開民眾監督渠道,做好環保督查工作,充分發揮現代媒體的曝光作用將有利于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的建立。污水與公共衛生獨立顧問Prince Antwi-Agyei就用親身經歷表明,傳遞水處理的科研成果,利用曝光度為老百姓打開監督的方便之門都需要媒體的參與。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時代,各種媒體平臺在信息傳遞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