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保示范】全國都在探索農村污水和垃圾治理的有效方案,福建省的實踐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效。隨著投入力度的加大,處理設施的完善,民眾意識的增強,考核機制的健全,全省多個市縣(鎮)成功完成了改造。那么這些地方究竟手握什么樣的錦囊妙計呢?
根除農村污水垃圾處理頑疾 福建各地妙招連連
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取得一定成效。
成績斐然:
——投入力度不斷加大。2016年全省投入治理資金21億元、同比增長10%。
——處理設施不斷完善。全省929個鄉鎮中,已有564個鄉鎮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682個鄉鎮建成垃圾轉運系統。
——環衛意識不斷增強。許多鄉村通過“一事一議”,發動村民設立環衛基金、繳交生活垃圾處理費,建立保潔隊伍。
——考核機制不斷健全。探索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考核評價體系,獎優罰劣、推動工作。
其中又有哪些好招可操作、可持續、可推廣呢?
莆田市
采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PPP等市場化運作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以縣區為單位,將轄區內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等項目整合成一個或若干個工程包,采用PPP模式,引進社會資本。
截至目前,全市(除湄洲島外)全域推進探索農村污水治理PPP模式,其中:涵江區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上報發改部門等待批復;城廂區正在制定可行性研究報告;秀嶼區(EPC)目前正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同時已與國開行對接;仙游縣已委托開展可研、招投標代理等前期工作;荔城區、北岸正與意向合作企業進行洽談。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面,仙游縣部分鄉鎮(街道)試點開展垃圾清理PPP工作模式,縣垃圾處理(焚燒發電)廠采取BOT模式;涵江區于2016年1月在江口鎮對主次干道、集鎮區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轉運、處置服務項目實行政府購買服務,服務區域內的清掃保潔、垃圾收轉運形式一條龍服務,2017年準備將全區所有鄉、鎮、街道和管委會統一打包采用PPP方式,包含園林綠化、河面保潔等與垃圾收運有關的內容,并將轉運站建設、垃圾箱和勾臂車購置等項目列入;湄洲島管委會與福州東飛環衛工程有限公司確立合作關系,主要針對湄洲島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集轉運服務進行外包政策;北岸管委會鎮一級垃圾清運由市場承包,區一級垃圾處理也向市場購買服務,同時,積極探索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服務,有中聯重科、神州科技兩家企業已分別提交PPP初步實施方案。
三明將樂縣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增量存量市場化
將樂縣為確保完成今年任務,將13個鄉鎮、95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打包實施PPP模式,項目總投資約1.8億,總規模7710噸/天,采用微動力處理工藝。
按照規劃、建設、管理、運營一體化的模式,委托省環保設計院及省招標股份公司編制項目可研、環評、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分析、工程招標等工作,并倒排時間進度,確保在今年8月動工建設,今年12月底和明年12月底分別完成35個、60個村的污水處理,并完成化糞池改造任務,實現全縣85%以上的村完成污水治理。
同時,對2015年建成的11個鄉鎮污水處理廠委托第三方運營管理,運營管理費用每年約150萬元全部由縣財政承擔。目前已上網招標,實行市場化運作。
福安市下白石鎮
嚴格考評賞罰分明促治理
下白石鎮出臺《關于做好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突出鎮區環境建設和農村環境建設兩個重點,統一部署、定時督查、同時評比、同步推進。
城鄉環境提升指揮部每月定期開展巡查和不定期督查,并進行評分。按照考評結果評定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分別給予10000元、8000元、5000元獎勵。被考評認定為“不合格”的村居將被處罰。
建立環境衛生與村居績效獎金掛鉤制度,環境衛生的評分結果與村居干部年終績效(按50%的權重)進行掛鉤,按分值確定績效獎金。建立同獎同罰機制,巡查、督查情況與包村干部年終績效評價掛鉤。對巡查、督查情況好的包村干部相應給予每次追加2分,評為“不合格”的村居包村干部相應每次扣2分。
根據督查的具體情況,嚴格兌現獎懲措施,現已對黃岐、秦坎、章沃三個好的村和漁江、湖頭、東岐、荷嶼、福嶼五個差的村進行通報表揚和批評,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幾個差的村被通報后迅速行動起來,打好環境衛生清理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
此外,該鎮還以清除陳年垃圾為突破口,對往年大量堆積的垃圾特別是多年的垃圾死角進行定點清除。目前已對30個村的陳年垃圾進行清理,垃圾清理總量達到800多噸,清理率達50%。
原標題:從黑到清,農村污水垃圾如何處理?福建各地出秒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