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廢棄塑料制品對環境的危害由來已久,其主要材料聚乙烯的降解問題也困擾著全世界的科研人員。不過環保的步伐不止,破解“白色污染”問題的研究也就不會停滯。近年來也有不少解決辦法被投入了實際應用中,究竟能否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呢?
揮“劍”斬斷白色污染 三大解決方案已“出鞘”
眾所周知,塑料制品的使用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以聚乙烯為主要材料的塑料產品卻面臨廢棄后降解難的問題。
這種廢塑料造成的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如何解決該類型污染問題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據統計,聚乙烯的世界年產量超過上億噸,而完全降解需要數百年。如果加上填埋和處理不當的問題,也很容易造成水污染、大氣污染以及土壤污染。
那么有沒有破解“白色污染”的方法呢?
易降解材料替代法
全世界都在進行不懈的研究,如果從根源著手的話,用易降解材料代替聚乙烯是個不錯的選擇。以地膜為例,可降解地膜替代PE地膜成為研究熱點,國內經過幾年的探索已逐漸形成了聚酯材料工程設備的系統集成技術體系。這種工藝的原理是,將具有催化聚乙烯光/熱降解的促進降解劑通過特殊方式加入到PE中,由此生產出能降解的PE材料。雖然研究和應用都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不過在機理和可控性方面仍需加強。可是從長遠來看,以生物質為主要原料的生物降解地膜將會成為解決“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徑。
不僅是中國在研究可降解塑料,英國PolytheneUK公司也推出了一種生物基聚乙烯產品,聲稱可在三年內降解。該公司表述說:“Polyair是市面上的100%可再生的聚乙烯材料,更重要的是該材料不具有成本抑制性,它是我們所知的真正綠色的材料。”公司介紹稱,這種新材料采用甘蔗為原料,由甘蔗基乙醇制成,其光合作用的特性使得該材料具備主動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降解循環利用法
除了從源頭著手之外,循環利用也是研究的重點之一。去年6月份,《科學進展》雜志刊發了一則論文,內容就是中美科學家在降解聚乙烯廢塑料方面取得的突破。研究結果顯示,在解決“白色污染”的同時,這種方法還為降解產物找到了新出路——清潔柴油。在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交叉烷烴復分解催化策略,使用低碳烷烴作為反應試劑,和溶劑與聚乙烯發生重組反應。經過多次重組反應,實驗終將把分子量達到上萬、甚至上百萬的聚乙烯降解為可作為清潔柴油的烷烴。更令人欣喜的是,這種技術適用于實際生活中大部分的塑料制品。
當然,以上幾種方式的推廣還有待工藝的進一步優化,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穩定性或者安全性的進一步研究。值此之際,西班牙坎塔夫里亞生物醫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生物學家費德麗卡˙貝爾托基尼偶然間居然發現了另一種解決“白色污染”的方法。
綠色生物降解法
如果說采用新型可降解材料,致力于聚乙烯降解再利用難免讓人質疑環保程度,那么這個被無意中發現的生物降解法則將匹配“100%”的標簽。西班牙和英國科研人員已經通過實驗證實了費德麗卡的發現:大蠟螟的幼蟲能直接吃掉并消化聚乙烯。實驗顯示,數百只幼蟲在塑料袋中不到40分鐘就能在袋子上制造小洞,12個小時能吃掉92毫克的塑料制品,速度遠超真菌和細菌的降解速率。更好的消息是,隨后的實驗也證實,這種幼蟲的確是分解了塑料中的化學成分,這可能說明這種幼蟲體內的某種酶或其他特定物質是塑料的克星。
當然,新的發現依然需要后續的研究和實踐,貝爾托基尼就表示,“將數百萬只幼蟲放到塑料袋上肯定不可行”。但是,不論是可降解新型材料替代,生產清潔柴油,還是生物降解法,這些都為解決“白色污染”問題提供了重要途徑。誠如研究人員所說,塑料累計產生的后果無可避免,迎難而上才能將整個環境拯救出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