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的發布為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指明了方向,在順應世界能源變革潮流中,要牢牢鎖定能源革命目標。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能源革命政策措施,為新常態下的產業轉型提供保障和后繼支撐力量。
牢筑能源變革戰略圈 構建經濟綠色低碳新常態
我國剛剛公布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以下簡稱《戰略》),把握世界能源發展的大勢,明確了我國能源革命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和行動計劃,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一、順應世界能源變革潮流,明確能源革命的重大意義和戰略取向
自工業革命以來,日益增長的能源消費給地球資源和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威脅,也引發了氣候變化的生態危機。傳統的以化石能源為支柱的能源體系和經濟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世界范圍內已開始了能源體系的革命性變革。其一是大力節能,提高能源效率,減緩能源消費的增長;其二是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降低化石能源的比例。其目標是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取代當前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高排放和高碳能源體系,從而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世界能源轉型加速,2006—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長5.7%,遠高于化石能源1.5%的增速。201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已占總發電量的23%,當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超過常規能源新增裝機容量。2015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達3289億美元,遠高于化石能源1300億美元的投資額。預計未來15年,風電裝機將增加3倍,太陽能發電裝機將增加5倍,可再生能源越來越成為新增能源供應的主力能源,呈加速發展的趨勢。
氣候變化危及地球生態安全和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剛剛生效的《巴黎協定》確立了控制溫升2℃以內并努力爭取1.5℃的目標,溫室氣體排放到2030年需從2010年5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下降到400億噸,并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凈零排放。對能源體系而言,盡管變革趨勢加速,2016—2030未來15年與2000—2015前15年相比,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年下降率將加倍,二氧化碳排放增長率也將由2%以上下降為1%以下,但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將比2010年增長約20%,與實現控制溫升2℃目標存在巨大減排缺口。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目標和形勢,將倒逼更大力度的能源變革。
推動能源體系革命性變革,已成為大國能源戰略的重要取向。例如,歐盟提出2030年能源總消費量減少30%,可再生能源占比達27%,電力的50%來自可再生能源。德國提出2050年能源消費量減少50%,可再生能源在總耗能中占比達60%,發電量占比達80%。美國能源部計劃光伏發電到2030年占總電量的20%,2050年前達40%。世界大國在能源體系轉型和能源替代變革中將發揮性作用。
能源變革趨勢將促進世界范圍內經濟發展方式的低碳轉型,并伴隨激烈的經濟、貿易和技術競爭。隨可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和大規模應用,其成本呈快速下降趨勢,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近5年已分別下降20%和60%,預計未來10年還將分別下降25%和60%左右,美國能源部預計2020年光伏發電成本可下降到6美分/千瓦時,2030年下降到3美分/千瓦時,成為有經濟競爭力的發電技術。當前先進能源技術已成為技術競爭的前沿和熱點領域,成為世界大國戰略必爭的高新科技產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產業以及智慧能源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將吸引巨額投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市場和新的就業機會。2015年可再生能源產業就業人數已超過800萬人,且以年均5%以上速度增長。低碳技術和低碳發展能力越來越成為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我國必須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順應能源變革趨勢,加快能源革命的步伐,打造先進能源技術的競爭力和低碳發展優勢,在新一輪能源體系革命中占據先機,才能在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在能源變革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行動中占據主動和地位。
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制約,隨經濟發展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不僅使石油天然氣進口依存度持續增加,能源安全面臨新的挑戰,而且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常規污染物排放已嚴重超出環境的承載能力和自凈化能力,造成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的嚴峻形勢,也是形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當前要促進大氣、水資源、土壤等環境質量全面好轉,除嚴格排放標準和加強治理措施外,更重要的控制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因此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節約能源,改善能源結構,建立、安全、清潔、低碳的能源供應體系和消費體系,既是國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內在需求,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減排二氧化碳的關鍵對策,兩者具有顯著的協同效應,是實現國內可持續發展與保護地球生態安全相協調統一的戰略選擇。
二、以積極緊迫的能源革命目標為導向,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
黨的十八大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新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形成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新局面。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則是其重要的領域和關鍵著力點,并將以積極緊迫的能源革命目標為導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的主要目標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的技術效率和經濟產出效益。從“十一五”到“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都制定了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的約束性目標,并將其分解到各個省市,強化各級政府的目標責任制。在《戰略》中又進一步提出要控制能源消費總量,2020和2030年分別不超過50億噸和60億噸標準煤,實施“強度”和“總量”的雙控機制,這將進一步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長,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