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在線 會議論壇】7月15日,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以“回眸與前瞻:環保產業支撐綠色發展”為主題的“2017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任樹本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應邀參加2017年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借此機會,向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環保產業發展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發展環保產業納入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民經濟增量綠色化構建和存量綠色化改造的重要支撐。新時期環保產業的發展,也必須從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再定位、再認識、再出發。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黨中央把握我國發展階段特征,汲取歷史發展教訓,著眼人民群眾期待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通過五年的砥礪奮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一是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內容,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觀,“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歷史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觀等,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風尚初步形成。
二是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不斷深化,生態文明建設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重大制度初步建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在福建、江西、貴州設立。生態文明法律體系不斷健全,環境保護法、節約能源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完成修訂,環境保護稅法等陸續出臺,執法監督不斷嚴格。
三是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成效顯現。與2011年相比,2016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9%,74個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提高13.7個百分點,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16.4個百分點。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到151億立方米,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4.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四是綠色新動能逐步發力。節能環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生態有機農林業等綠色產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綠色新引擎”培育取得明顯成效。節能環保產業年均增長均超過15%,在除塵脫硫、生活污水處理、余熱余壓利用等方面已具備的技術裝備供給能力。綠色科技支撐保障和應用推廣機制初步建立,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產業化步伐和示范推廣逐步加快。
雖然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一系列進展,但要清醒的意識到資源和環境問題仍然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2倍多,水資源產出率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2%。水、大氣、土壤等污染嚴重,去年實行空氣質量監測的338個城市中,超過四分之三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霧霾問題仍然突出,部分地區生態功能退化、湖泊和黑臭水體污染、垃圾圍城圍村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的解決,既依賴于強有力的政策手段,也依賴于先進適用的環保技術和活躍健康的環保市場。
應該說,我國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既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對環保產業在裝備、技術、服務等方面的供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環保產業既面臨的機遇,也面臨不容忽視的挑戰,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認為,主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凝聚共識,務實行動。
一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主線。黨中央、國務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客觀上要求我們重新認識和定義環保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如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過度開發、粗放利用、消費造成的”,新時期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必須跳脫末端治理的桎梏,要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以系統化、全局化的觀念,把環境保護從單純的減少排放、治理污染,轉變到重塑生產生活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提高生產率、提升經濟運行效率上來,真正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加快形成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二是聚焦環境改善目標和重大制度改革。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法規倒逼型行業,一個政策的出臺,往往意味著一個行業新藍海的開拓。《“十三五”規劃綱要》確立了能源、水資源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度,《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要求將生態文明建設情況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黨中央、國務院的綠色指揮棒正在逐步強化;三大污染防治行動、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等一系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制度方案也已經出臺。應該說,生態文明建設的頂層設計正在不斷完善,重大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深化。環保從業企業要緊緊盯住這些政策的出臺的執行,通過政府企業合作(PPP)等模式積極開拓業務,把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和法治紅利轉化為經濟紅利,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是以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加強環保產業的綠色競爭力,關鍵是要以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科技創新是核心動力,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要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城鎮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環境大數據等領域為重點,著力推進產業技術裝備的化、成套化、智能化。要進一步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開展重點共性技術攻關,提升技術自主性和適用性。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商業、服務、管理模式創新,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市場需求。要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鼓勵地方政府采取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模式引入服務商,推行環境治理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推動環境調查、環境風險評價、環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理等環境咨詢服務水平提高。
四是完善產業扶持政策。要繼續加大財稅和價格政策支持,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對節能環保產業給予支持,鼓勵地方政府安排財政專項資金。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修訂完善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落實差別電價、懲罰性電價和階梯電價政策。要用好市場的力量,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我國的綠色金融總體仍處在起步階段,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綠色產業發展的研究,將明確“綠色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還將聯合相關金融管理部門制定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等相關指導目錄和管理辦法,確保把資金聚焦到真正的綠色行業上來。同時,要做好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在有效防范市場風險前提下,推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抵押、綠色資產擔保等服務,為綠色項目及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產品。
五是更好發揮第三方的橋梁紐帶作用。產業協會、產業聯盟等第三方機構是環保市場健康成長的催化劑,對推動政府與行業、企業與企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協同發展的共生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年來,環境商會在研究行業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加強行業自律、倡導市場規范、提供服務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成果豐碩,在業內享有很高聲譽。也希望商會能再接再厲,進一步把環保服務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綠色發展這條主線結合起來,同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結合起來,協助政府把握好行業發展動態,積極參與重大政策研究,同時為企業提供更高品質的平臺和更加多樣化、專業化服務。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環保產業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潮頭,需要政府、企業、行業組織及社會各界協力同心,共舉綠色發展的大旗。也希望大家通過環保產業高峰論壇這一平臺,互相學習、充分交流,相互借鑒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繼續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后,再次祝愿本屆高峰論壇圓滿成功。
(以上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原標題: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任樹本:更好發揮第三方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