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浙江的環保成就,上至空氣,下至土壤,所涉甚廣。環境保護部就曾發文對浙江省環境執法工作予以通報表揚,并將浙江省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典型做法歸納為6個方面:突出壓力傳導,倒逼監管責任落實;突出先行先試,壓實各方監管責任;突出機制建設,打造全程監管鏈條;強化高壓嚴管,推動企業自覺守法;強化行刑銜接,放大案件警示作用;強化多元支撐,提升環境監管效能。
7月,環保部通報各地環保部門1至6月執行環保法配套辦法及移送環境犯罪案件情況。近年穩居中國各省環境執法監管首位的浙江查處5714件案件,在成績上依舊全國。在環境執法方面,浙江正愈來愈成為全國的亮點省份。
浙江省環保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單錦炎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解讀了由嚴查處、強隊伍、聚合力等組成的“浙江密碼”。
踐行“嚴”承諾:打擊力度全國居首
今年上半年,浙江臺州環保執法人員檢查發現,該市某電鍍企業兩年內三次非法排放有毒物質。本月,其法定代表人和環保負責人被檢察機關以涉嫌污染環境罪批準逮捕。
在此前“兩高”出臺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兩年內曾因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前列行為的,應當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
浙江查處該企業前,全國尚無一則違反案例出現,此前也有聲音認為該內容應從中移除。單錦炎強調:“這證明環境監管執法不能放松,要擰緊環保‘緊箍咒’,讓企業莫觸生態紅線。我們要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
打造“環境執法監管嚴省份”,是浙江近年提出的目標。浙江省環保廳黨組書記、廳長方敏多次強調,“要鐵腕保障浙江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城鄉更美麗”,以上述案例為代表,該省也在用零容忍、嚴查處的態度踐行著“嚴”承諾。
今年上半年,浙江查處案件總數達5714件,其中移送行政拘留300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79起。再往前推,2013年來該省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案件4482件,行政拘留2390人、刑事拘留4204人。這些數字也詮釋著“浙江打擊力度一直位居全國首位”為何出現于環保部發文中。
浙江的“實干”處處可見:查處全國首例環境信息不公開案件;出臺全省性的涉嫌環境犯罪案件調查取證、移送等工作規程;建立浙江環境違法“黑名單”……每一項舉措背后,無不反映著浙江環保態度。
建設“鐵軍”團隊:“全民皆兵”護美綠水青山
打造環境執法監管嚴省份、持續保持執法高壓態勢,關鍵在“人”。
看浙江環保執法隊伍的能力素質,杭州市環保局副巡視員劉雄偉或是頗具代表性的“切口”。
在今年4月京津冀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輪督查中,來自全國30個省的環境監察執法精英,支援該區域28個城市的大氣污染治理。其中浙江派出的督查隊伍和輪淄博市督查組組長劉雄偉因督查成績突出,獲環保部通報表揚。
在淄博的20天里,劉雄偉和同事共檢查企業319家,發現各類環境違法問題240件。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多的一天帶回了28個案件。他直言,近年浙江在環保戰線一次次開展執法大練兵,大家隨時征戰一線,練就了過硬的業務技能。
近年該省專門編發《浙江省重點行業環境監察簡要指南要點手冊》和《浙江省環境違法大案要案認定標準》,推動標準化和規范化執法。其還與浙江大學合作,分批、分層次對全省環境監察人員開展輪訓工作。此外浙江環保廳還在系統內建立定期學習制度,強化人員素質。
此外,“提振精氣神”也成為浙江環保執法隊伍建設的特殊經驗。
每周一早上,都能看到一隊身著制服的隊伍在浙江省環保廳院內出操訓練,而參加者則是該省環境執法稽查總隊的全體隊員。
單錦炎介紹:“大家身著制服出操,心里都明白穿著這套制服的責任。當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不能并重,環境監管執法就變成一條看不見的戰線,而我們就是人情社會中一支‘撕破臉’的隊伍,將準軍事化管理融入隊伍建設,外樹形象,內強素質。”
“能夠成為浙江省環保執法‘鐵軍’團隊的一員,我深感壓力與自豪。”剛從基層執法隊伍選調入總隊的祝雨凡充滿自信。
“我們‘跨年’的方式和大家不一樣,今年元旦期間我們檢查走訪了大批制革企業,了解他們的生產和下一步整合情況,并在夜間進行突擊檢查,對轄區內重點排污單位、環境風險源、重點區域、重點管控行業等一一監察。”溫州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蔡克說。
當然也必須看到,這支由2400人組成、需要“撕破臉”的隊伍,每年需面對40多萬家工業企業,承擔近10萬件的信訪調處等。面對人員數量“短板”,浙江環保執法力量沒有選擇被動接受。
“要挑戰困難,但不能等、靠、要。為了緩解執法力量不足的困境,在無法大量擴編的情況下,我們自己挖潛,組織開展全員執法培訓,讓整個環保系統全員獲得執法資格,這也將為我們增加近一倍的人員力量。”單錦炎說,“全民皆兵”也已是浙江環境監管執法隊伍建設的亮點之一。
打造“合力”鏈條:環境監管“人人有責”
在環保方面,浙江發揮著全力,同樣也凝聚著合力。一條環保“統一戰線”的構筑,亦是浙江在環境執法監管方面成為全國“優等生”的重要保障。給予浙江環保人底氣的,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
“我對浙江環保工作大的體會,就是領導真重視、責任真落實,使環境監管有保障、有底氣、有動力。”方敏說,如浙江近年打出的“三改一拆”、“四邊三化”、“五水共治”等轉型升級組合拳,都有環保的初衷在里面。以該省推出的“五水共治”為例,截至去年底,浙江通過“五水共治”累計治理河道11625公里。浙江省221個地表水省控監測斷面中,Ⅲ類以上水質斷面占比77.4%,同比提高4.5個百分點。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更提出在年內徹底剿滅劣V類水,并采取一切措施鞏固成果。
該省專門設置《今日聚焦》等電視欄目,專門聚焦環境執法工作,而其去年收到的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直接批示就有11件。
浙江的經驗還在于通過創新舉措吸引群眾的廣泛支持。如浙江創設“河長制”,全面實現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和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全覆蓋,配備各級河長6.1萬名。浙江還建立企業環境監督員、農村環境監督員、環保協管員、環保義務巡防員等,浙江全省農村監督員隊伍達1.8萬余人。
單錦炎說,他有一個夢想。“希望社會誠信制度盡快建立起來,人人形成重視環保的理念,從而促進環保監管方式的轉變。例如企業可以自己申報、公布信息,我們相信企業,但如在抽查中發現問題,則要嚴格查處。相信隨著各方合力的匯集,這一天會越來越近。”
6月30日,浙江迎來第七個“浙江生態日”。當日,浙江省檢察院駐浙江省環境保護廳檢察官辦公室、浙江省高院與浙江省環保廳環境執法與司法協調聯動辦公室正式成立,浙江在全國實現了省級層面公檢法機關在省環保廳全面設立聯絡機構。
“這是浙江在打造嚴環境監管執法省份制度化、常態化的重要體現,開啟浙江通過聯合執法為‘兩美浙江’建設保駕護航的新模式。”方敏表示。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浙江第十四次黨代會上對浙江的環境做出了展望:“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水體黑、臭、臟等感官污染全面消除,空氣優良天數明顯增加,江南水鄉風光更加秀美。”于浙江而言,在實現天藍、水清、氣凈過程中,路雖長且不易,但因為這些人和這些努力,“路”也一直都在。
原標題:半年四獲環保部點贊:浙江環境執法因何成為“優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