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孫犁的《荷花淀》寫進了多少白洋淀的詩情畫意。改革開放以來,這片美麗的淡水湖在養育京津地區的同時,卻飽受工業污染的毒害。日前,包括白洋淀在內的“新三湖”政策被提上環保部常務會議,這無疑是白洋淀的福音,更為雄安新區迎來了發展的千載良機。
白洋淀列入環保部“新三湖” 雄安新區遇發展良機
近日,環保部“新三湖”一詞的亮相,迅即吸引了公眾的視線,而白洋淀被正式列入“新三湖”,無疑將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作為華北地區大的淡水湖泊,它同時被視為“京津之腎”,366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相當于56個西湖大小,分布有相互交錯的143個淀泊,其中85%的水域位于河北省保定地區安新縣(雄安新區三縣之一)。
日前,經濟觀察網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環保部部長李干杰在7月10日召開的環保部常務會議上,聽取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進展情況匯報。這次會議為進一步推進《水十條》重點提出了五方面要求:一是看緊質量;二是對好臺賬;三是抓住重點;四要加快改革;五要補強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抓重點方面,強調以點帶面,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落實,著力推進“老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新三湖”(洱海、丹江口、白洋淀),以及長江、海河、跨國界河流等流域水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同時要突出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整治、納污坑塘治理、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點風險源管控等工作。
在此次會議上,“新三湖”的概念被明確提出,白洋淀與洱海、丹江口一起被納入到了“新三湖”水污染治理體系。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意味著白洋淀、洱海、丹江口三湖上升到了國家環保工作重點關注的高度,將得到國家專項環保督察和治理,而白洋淀作為雄安新區的重要生態依托和新區規劃的關鍵環節,此次白洋淀列入“新三湖”,無疑為雄安新區未來的生態環境治理和新區規劃提供新的契機和長期穩定的支持。
據這位負責人透露,近期中央財政將下達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120億元,重點支持納入中央儲備庫的水環境保護和治理項目建設。
7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與管理系教授宋國君在接受經濟觀察網采訪時表示,“要治理好白洋淀生態環境污染問題,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點源排污許可證制度;其次是加強對非點源治理。但從長遠來看,更為重要的是,要盡快成立白洋淀流域水質局。”
背后原因
白洋淀被列入“新三湖”,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基于對雄安新區的考慮。上述環保部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從白洋淀自身狀況來講,它作為華北地區大的淡水湖泊,其環境調節功能對整個華北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作用巨大;從設立雄安新區的角度考慮,這是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決策,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而白洋淀正是雄安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列入“新三湖”之后,它不僅可以獲得國家重點支持,而且對未來新區的規劃布局和生態環境保護,都將意義深遠。
記者注意到,在環保部日前召開的一次黨組會議上,李干杰強調,環保部門務必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切實把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統籌協調、有序推進,求真務實、有的放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率、高質量做好做實各項工作。他要求,必須積極主動協同河北省及有關方面扎實開展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
“要把握好新區戰略定位,立足長遠,加快提出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中長期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李干杰表示,要提前介入,全力支持做好白洋淀治理與修復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總體規劃環評三項重要工作,強化環境監測、執法監管以及大氣、水、固體廢物等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撐,改善新區生態環境質量。要加快建立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專家顧問組。
7月24日,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目前雄安新區生態環境保護專家顧問組正在加緊組建過程中,值得關注的是,環保部相關領導也有可能加入,定期開展調研,指導相關工作并提出具體政策建議。”
另外,據河北省環保廳相關官員透露,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也正在加緊進行中,省環保廳正在擬定雄安新區水污染治理等多項工作方案,提出白洋淀流域八條河的綜合治理方案和淀區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方案,開展重點工程的前期調研、鉆探、采樣工作。同時,在雄安新區及周邊地區、白洋淀及其外延聯通水系等重點區域,強化環保整治,為打造水城一體的新區提供強有力的環境支撐。
淀區治理
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在發展規劃中就把“三河三湖”(“三河”指淮河、遼河、海河,“三湖”指太湖、巢湖、滇池)治理列為環保工作的重點。當時,河北省就出臺了《白洋淀水體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對白洋淀水體環境設立了三級保護區進行專項治理,但效果并不太明顯。
直至2016年,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決定將白洋淀及其外延連通水系作為重點區域之一,圍繞改善水體水質、修復淀區生態、提升承載能力等8方面,開展治理工作。
不過,根據環保部歷年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與河北省環保廳歷年發布的《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數據顯示,自2004年以來,白洋淀水域的水質一直保持在Ⅳ類、Ⅴ類和劣Ⅴ類。其中,2012年到2015年整體水質為“重度污染、輕度富營養”;2016年有4個月水質為劣V類、重度污染,7個月為V類、中度污染;2017年3月到5月,水質為V類,中度污染(1月、2月部分斷面冰凍未監測)。
據了解,Ⅳ類主要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事實上,白洋淀的功能區劃定位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主要適用于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洄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盡管白洋淀治污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目前白洋淀水質仍與水功能區劃要求的水質存在差距。蓄水不足,水環境容量少,水體自凈能力差等問題仍較為突出。”上述環保部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近年來,華北地區干旱少雨,多數上游入淀河流斷流,可以說,生態補水對白洋淀尤為重要。“而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無疑可以加快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以及建立長效生態補水機制。”
記者從河北省水利廳了解到,現在白洋淀補水工作在持續進行,截至6月底,上游水庫已為白洋淀補水5347萬立方米,到7月10日,總計補水近6000萬立方米。據悉,目前,引黃入冀補淀工程正加快建設中,預計建成后,每年可向白洋淀補水2.55億立方米,這將對維持白洋淀生態平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河北省水利廳將加大新區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統籌推進水源地周邊、河流源頭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同時,大力推進雄安新區及周邊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力爭在河北全省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河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保定市對白洋淀區及周邊環境治理實施嚴格項目準入管理,據保定市環保局一位官員稱,“我們堅持不上項目、不建園區、不辦工業,所有涉水工業企業全部外遷,同時加大了對違規項目的清理整頓力度。”據他介紹,2016年以來,保定市對淀區20個違規項目進行了整頓,其中不符合白洋淀產業發展規劃的兩個項目被拆除并恢復原貌,兩個沒有實質建設的項目也已撤銷。
另外,記者從安新縣環保局了解到,安新縣在淀區村莊實施了30多項改造工程,其中包括垃圾污水處理和村莊綠化等方面。現在71座污水處理站已建成,所處理的污水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另外,各村垃圾中轉站和垃圾收集轉運設備全部建成并配發到位。
整治目標
白洋淀入圍“新三湖”,讓本就引人注目的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建設,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據悉,目前,河北省對白洋淀生態環境的整治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其中保定市將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投入246億元。預計至2019年,白洋淀淀區除南劉莊點位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外,淀區其他區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6月12日,河北省省長許勤在省長辦公會議上對雄安新區及周邊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做出這樣具體的部署:一是全面排查環境安全隱患,徹底摸清白洋淀及上游流域工業企業排放、非法入河排污口、黑臭水體等情況底數;二是突出抓好污染源頭治理;三是加強白洋淀上游河道整治,確保今年汛期前完成;四是提高區域環境準入條件;五是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全面落實河長制,依法嚴懲破壞環境行為;六是強化改革創新,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投融資機制,確保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項目順利實施。
上述河北省環保廳官員告訴經濟觀察網,根據河北省此前印發的《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以白洋淀、衡水湖及其外延聯通水系為重點區域,圍繞改善水體水質、修復淀區生態、提升承載能力,重點實施引水補水、淀湖岸線管理、城鎮污染治理、農村環境整治、河流綜合治理、淀湖生態修復、網欄網箱取締、發展生態旅游等八項重點任務進行綜合整治。
“白洋淀淀區網箱養殖全部取締,淀區上游10個工業園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完成建設,對淀區水質影響大的保定市區污水處理廠完成了提標改造,府河和孝義河綜合整治工作全面展開。”
截至今年年底,整治工作目標要實現白洋淀淀區及衡水湖水源保護區范圍內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10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到2019年,白洋淀淀區除南劉莊點位水質達到地表水Ⅴ類標準外,淀區其他區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入淀河流水質穩定達到國家和省考核目標要求。
原標題:白洋淀列入“新三湖” 背后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