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新聞】埋于地下,歷經百年而不腐,焚燒處理,彌漫而出刺鼻的煙氣。當全世界都對“塑料垃圾”頭疼時,荷蘭阿姆斯特丹卻正一步步用塑料垃圾創造出的美麗。
荷蘭:阿姆斯特丹讓“塑料垃圾”美得
塑料自20世紀初問世以來,歷經百年,成為無處不在之物。在為生活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塑料也因價格低廉又無法生物降解的特性,成為城市垃圾的重要成分。據新數據,人類迄今已生產91億噸以上塑料產品,其中有70億噸成為垃圾,除了小部分被回用(9%)和焚燒處理(12%)之外,大部分(約55億噸)被送入垃圾填埋場或棄于海洋(美國《科學進展》雜志)。
而作為荷蘭首都的阿姆斯特丹市,因未提供垃圾上門收集服務、缺乏定點收集設施,以及欠缺相應監管處罰措施,其垃圾分類回收狀況并不樂觀。
為扭轉這一狀況,實現可持續的城市未來,必須發掘與引導城市社區所蘊藏的無窮力量。本文匯集阿姆斯特丹市三個自下而上從社區層面推動塑料垃圾分類回用的案例,以期為中國的實踐提供借鑒。探索立足本地的有效方式,激勵人們廣泛行動與參與,促進社會合作,才是垃圾資源化與減量化目標達成之根基。
WASTED項目:用獎勵機制鼓勵居民參與
誰來組織?
CITES基金會是一個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獨立機構,2008年成立,發起人是兩名從事都市研究的碩士生。這兩位年輕人相信明日之城市,必將由城市建造者和市民之間的復雜互動與合作加以塑造。通過基于社區的項目開發、研究、溝通、宣傳、活動組織、體驗以及工作坊活動,CITIES喚醒城市社區的意識。喚醒意識之后就是實際行動,從本地社區行動開始,CITIES與社區合作制定針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WASTED項目即是CITIES基金會于2015年起在阿姆斯特丹北區所發起和運營的一個垃圾回收再用項目,開始僅對塑料垃圾加以回收,后把紙張、纖維和玻璃也納入其中。
如何參與?
① 預定:填寫一張非常簡單的申請表,居民申請成為WASTED鄰里。
② 收到啟動包:由WASTED提供12個口袋和一張海報,列明WASTED聯絡方式等相關信息。
③ 垃圾分類:使用WASTED口袋分別收集紙張、塑料、纖維制品和玻璃。
④ 把經分類收集的垃圾送到垃圾箱:在集滿一整袋塑料、紙張或者纖維制品垃圾之后,它送至近距離的垃圾回收箱處。
⑤ 掃描垃圾箱上的QR條碼:找到WASTED標志,掃描QR條碼,這樣才能得到獎勵幣。
⑥ 為你所收集的垃圾拍照:拍照證明完成了一袋垃圾回收。
⑦ 上傳照片:拍照后上傳到WASTED網站。
⑧ 收到獎勵的數碼幣:對照片進行確認之后,居民的WASTED賬戶會增加一枚數碼幣獎勵。
⑨ 數碼幣可在店鋪中兌現:在提供獎勵的列表中列明。
⑩ 使用WASTED數碼幣:付款時掃描收銀臺處的QR條碼,顯示折扣已經兌現。
WASTED項目為鼓勵更多商家參與,在其項目網站采用以下文字宣傳和鼓勵:“您是否有意成為一名本地英雄,身負使命為住區和環境提供幫助?您是否擁有一家位于阿姆斯特丹北區的商店、咖啡館、餐館或者運營某個機構,希望能夠通過簡便易行的方法改善環境并得到更多客戶?您是否擁有一個品牌或者經營某項業務,愿意為可持續消費提供支持? WASTED是您為簡便直接的選擇!”有意加入的商家,在與WASTED項目團隊聯系之后,會得到快速回應與熱心幫助。
項目成效如何 ?
在一項民意調查中,社區為WASTED項目的評分為8.3(滿分10分)。77%的參與者認為WASTED項目加強了他們對塑料污染的意識,96%的參與者對塑料消耗有了更深入認識,23%的參與者減少了塑料包裝產品購買次數,70%的參與者希望開始對有機廢物進行分類,52%的參與者是因為WASTED項目才開始對塑料廢物進行分類的。
此外, CITIES基金會也在尋求與阿姆斯特丹市政廳成為戰略伙伴,基于彼此的優勢與能力,密切合作以進行策略開發。因為取得了市政廳的支持,將為垃圾箱的配置布設智能系統。借助這一系統所采集的信息,WASTED團隊可獲知哪些區域的居民為積極,而又是在哪些區域,需要采取措施以激活社區參與。
阿姆斯特丹西區:把塑料垃圾轉變為社區貨幣
著眼于社會轉型以及采用不同方法應對城市問題,The Beach設計實驗室正在為阿姆斯特丹西區的懷爾德曼社區開發本地工作坊。因為過去數年政府削減經費,項目尚未完全展開。然而,繼2017年5月啟動推廣活動后,項目將有顯著進展。懷爾德曼社區的居民、商家和社區活動者都積極參與其中,希望形成垃圾循環利用方案并產生一種嶄新的貨幣/交換模式,從而鼓勵本地社區長期推行垃圾回收再用實踐。
這一體系中使用的硬幣是由塑料垃圾制成,購買力由社區居民決定。只要愿意為社區可持續計劃做出貢獻,都可以參與到決策中,這種特殊的塑料硬幣除了貨幣的功能,還可以換算成為社區鄰里所投入的時間(注:即志愿者工時)。整個交換過程嚴格遵照“可持續設計”實踐執行,強調空間、循環性以及自下而上積極行動的重要性。
居民如何參與這個項目呢?
首先,居民需要注冊成為本項目的成員并登記住址,然后把“項目啟動包”帶回家,其中包含項目基本信息、回收垃圾用的袋子和個人代碼。接下來,居民可以在袋子中裝入回收的塑料、玻璃瓶和過期的面包,然后交送到指定地點并換取硬幣,1袋回收垃圾=1枚硬幣,這些硬幣可用來替換為志愿者工作時長,或者為社區項目提供贊助。居民可以在懷爾德曼社區的面包房、超市、本地商鋪購物時使用硬幣,之后,硬幣通過店鋪和志愿者重新分配。整個過程中,參與項目的商鋪得到宣傳推廣,也會因出售可持續產品或為本項目活動提供折扣而得到塑料硬幣。終,當越來越多的人注冊和參與,項目就會越做越大。
此外,過期的面包等食物將送入社區沼氣站,可產生電能或熱能等不同類型的能量,供本區域居民使用。回收塑料則被運送至生產制造地點,對塑料垃圾進行注模和擠壓就能得到再生塑料塊,而再生塑料塊可用來制作新產品和硬幣,也可作為新車間的原材料。
美麗塑料車間項目:讓塑料垃圾美得
塑料垃圾回收之后,如何回用?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師和建筑師聯手,把塑料垃圾制成相當美觀堅固的建筑材料。本案例來自于2016年阿姆斯特丹Fab City策展中展示的“美麗塑料車間項目”(注:Fab City在阿姆斯特丹的策展,重新定義和改變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讓城市居民擁有更美好的生活。理念在于本地生產、互聯的自足自給型城市)。
Bureau SLA 和Overtreders W 是兩家總部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設計公司,它們正在把塑料垃圾轉變為嶄新的建筑材料。“智慧的低技術等同于嶄新的高技術”正是他們的設計理念。 “美麗塑料車間項目”是的創新項目,由建筑師和設計師合作,把塑料垃圾制作成可用的建筑外立面材料。這一創新團隊認為世上不存在廢物,除了制造時被賦予的功能,任何物品都有更多的功能,塑料尤其如此。
設計團隊成員要么外出調研回收二手材料,要么就在Fab City策展園區里做試驗。他們在園區中的垃圾與材料區擁有一個工作空間,在此設置移動式塑料改造車間。車間所使用的塑料來源如下:本地居民分類回收的塑料垃圾;WASTED項目收集得到的塑料垃圾;校園鄰近社區居民收集的塑料垃圾;此外還有Fab City的到訪者可以帶來塑料垃圾以代替進場門票。回收得到的塑料垃圾在塑料車間中加工生產成建筑立面建材,車間共有6臺機器,按照顏色對塑料垃圾分類,隨后進行清洗、熔化,并終制成塑料板和塑料磚。他們為阿姆斯特丹應用科學大學建造了4個休閑亭,成為學生喜歡的聚會和工作空間。
“美麗塑料車間項目”希望讓每個人都知曉塑料垃圾乃是一種富有價值的原材料,在不久的將來,可從遍布的五金店中購買到這種材料。總體來講,此項目所展示的經過再生改造的塑料,看上去比全新的塑料好看多了。人們甚至并未意識到懸掛在桌子上方經過設計的漂亮的燈具,是他們上周送來洗發水塑料瓶脫胎換骨,經過改造制作而成。在“美麗塑料車間項目”中,塑料擁有了永恒的生命。
原標題:荷蘭:阿姆斯特丹讓“塑料垃圾”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