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受中國政府新能源汽車政策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枝獨秀,依舊保持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來自媒體的報道消息稱,2017年上半年各車企的業績卻呈現出下滑趨勢。業界由此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迎來中期拐點。
車企業績凸顯“冷暖不均” 新能源汽車迎來分水嶺
如今,一系列政策動向和市場數據無疑不在傳達出一種信號:后補貼時代中的新能源汽車正迎來大考。由此帶來的,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一次重大變革,亦是其產品、產業價值體系的重構。
在經歷“騙補”風波后,新能源車企又將何去何從?公開資料顯示,從傳統汽車排放要求繼續嚴格、環境保護以及中國的能源安全等多方面考慮,新能源汽車在經濟性與環保性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不僅成為當前各大車企加速供給改革的重要舉措,亦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有力抓手。
尤其進入2017年之后,因補貼政策和推廣目錄的變化,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有反應。根據中汽協新的統計數據,2017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商用車總銷量近3萬輛,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成,各大客車企業的銷量均出現大幅下滑。其中,新能源客車市場增長乏力,發展從輕型客車轉向了中型客車,2017年主要增長領域是快充類客車的增長和插電混動中客市場。
而在已披露上半年業績報告的各家新能源車企中,業績下滑的跡象日漸明顯。對于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多位受訪的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客車產銷下降背后,凸顯了目前企業盈利模式單一、過于依靠補貼政策的窘境。同時,密集釋放的新政也加速了行業的兩極分化,為解決資金困境,大企業會拓展新的融資渠道,以此降低資產負債率、改善財務結構,但有的攪局者則將就此退出。
另據新華社8月4日消息,財政部方面表示,新能源汽車補貼在保持2016-2020補貼方案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將不斷提高進入推薦車型目錄的企業和產品的門檻,相反的就得不到補貼,推動企業加快技術進步,促進優勢企業做優做強。同時,國家對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調整,具體包括降低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設置補貼上限等。
因而,政府部門將繼續研究完善相關政策,預計未來一年還將有投資、稅收、補貼、行業管理等方面調整逐漸出臺。業界普遍分析指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提高新建純電動汽車投資門檻,在企業研發、資金實力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繼續提高要求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將加強規范產業發展工作。
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必將迎來分水嶺。“在未來5—8年間,應該是行業的一個洗牌期。”新能源汽車能吸納的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等技術和裝備的范圍之廣,數量之巨大,是其他任何產業所難以相比的。眾多業界人士指出,惟有具有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品牌效應的企業才能真正立足市場,才能真正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