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從無人理會的“剩宴”到群雄逐鹿的“盛宴”,我國工業環保領域可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度推進,當初不怎么受人待見的工業環保領域,現如今即將成為又一個萬億規模的產業。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工業環保闖入萬億俱樂部
生態文明建設在“十八大”寫入黨章,有“史上嚴”之稱的新環保法于2015年橫空出世,自此,無論是執法力度與政策體系建設,還是法律法規的延續性與科學性,都出現了實質性飛躍。近段時期熱火朝天的中央環保督察風暴,更是將環保提升至國家政治性戰略高度。可以說,作為當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抓手之一,環保共生性凸顯,工業過程及源頭的防控成為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重要方向。
過去十幾年來,我國環境治理投資出現井噴,為環保產業后來爆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越來越多的投資匯集在熱門細分領域,許多暫時冷門的領域遭遇漫漫寒冬。其中,相較于市政環保的如日中天,工業污染治理投資投入力度明顯落后。
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增速不敵市場環保投資,原因不難理清。傳統的GDP政績觀導致工業企業為尋求利益大化而減少環保投資和運營效果,外加工業污染治理設施諸多問題浮現,從而導致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在我國環境污染治理總投資中占比趨勢性下滑。數據顯示,工業污染治理投資在2010年曾降至5%的有數據可查以來低水平,目前仍舊不高。
2016年,工業環保領域迎來轉折點。尤其是2016下半年以來,環保領域不斷深化改革,頂層設計的完善順利將巨大的壓力傳到至工業領域,使工業環保迎來十多年來的新一輪高峰期。
在國家政策與舉措層面,省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改革為核心的環保機構體制改革在各省份積極推進;以排污許可證為基礎的環境管理機制加速完善,工業企業面臨的治污減排約束力不斷增強;前后四批環保督察風暴席卷全國,“去產能”的高壓繼續,對工業環保領域形成持續性利好。
正是上述政策與舉措相繼落地和收嚴,工業污染的剛性成本大幅上升,且被強有力的倒逼機制限制。在當前形勢下,污染工業企業主要以關停整改為主,就長期而說,治理空間極大,具體而言:工業廢水的排放標準提高,監管收嚴,前景可觀;大氣領域的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已經蓄勢待發;工業固廢領域的處置能力不足,也提供了不小的市場空間。
根據目前的國情,工業污染治理的技術積淀不深,和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距離,且很長一段時期不重視導致的市場空間釋放不足。也因此造成了工業污染治理的滯后,相關企業規模偏小,行業集群程度不高,且業務更傾向于受市場看好的特定細分領域,不盡人意。
此外,我國工業環保領域踟躕不前,一定程度上也囿于商業模式的困境。目前,我國工業環保商業模式無外乎以下三種:國企自身積極配置環保資產,完成節能環保提標改造及產業升級;民營企業引入國企股東、合作成立公司或接受國企環保資產;通過第三方治理方式,民營企業投資運營或委托運營國企、其他民企環保資產。固定的商業模式,限制了企業的盈利,社會資本也興趣缺缺,不利于后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工業環保的關注度提升,商業模式的探索,我們認為,工業污染治理在今后將更關注治理效果、可靠性及經濟性,掌握核心技術優勢,具有綜合或專項解決方案的環保技術型公司將成為市場“香餑餑”。
根據市場調研數據,我們預計,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工業大氣治理的市場空間將超過5300億元,工業固廢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800億元,而工業污水治理的市場空間達到約780億元。總體而言,工業環保市場空間可達萬億。
在資本市場,注重非電領域提標改造的龍凈環保、清新環保;主打VOCs監測及治理的盈峰環境、聚光科技、漢威科技;工業水處理業務蒸蒸日上的博世科、博天環境;工業鍋爐改造、煤改氣及末端治理的迪森股份、百川能源,值得重點關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