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展會報道】9月25日-28日,中國碳博會組委會繼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友好城市行后,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于9月25日-28日走進江蘇南京、鎮江,分別拜訪了江蘇省經信委、鎮江市人民政府、鎮江市發展和改革委及江蘇磁谷科技股份公司等相關企業。
9月25日,中國碳博會組委會一行在南京拜會了江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與經信委有關領導就碳博會的有關工作內容進行了交流,并向經信委發出了邀請。
9月26日-27日,中國碳博會組委會受鎮江市政府邀請,出席2017低碳(鎮江)大會。
鎮江,作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的典型,已成為江蘇乃至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事務中的亮麗名片,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全面創新低碳技術、政策、制度,扎實推進低碳發展與生產生活有機融合,初步探索出一條低碳城市建設的“鎮江之路”。2017低碳(鎮江)大會已成為鎮江展求交流的性平臺。
大會展館展示低碳成果,分為低碳能源、低碳制造、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管理與服務、綠色金融六大板塊,共有265家企業布展,包括21家世界500強企業。
中國碳博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婉、國務院參事劉燕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氣候司副司長孫楨等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領導出席大會開幕式并作報告。
此次,工作小組與鎮江市政府領導及參會嘉賓、企事業單位相繼就碳博會組織工作友好溝通,達成一系列合作成果。
工作小組與鎮江市市長張葉飛、市委常委裔玉乾及市發改委同志就碳博會主賓城市及低碳專委會合作事宜進行商談,達成初步意見。碳博會組委會與鎮江市政府將從城市低碳展示,低碳理念傳播、企業參展組織,政府購買服務及低碳智庫服務開展具體工作。
工作小組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何佩德主任、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與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英國駐上??傤I事館美僑文化吳僑文總領事、連云港市徐家保副市長介紹碳博會立項組織工作,并就碳博會組織共建發出邀請。
工作小組與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渣打銀行、南京銀行、興業銀行及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就綠色金融發展、碳博會推選技術資本配套、碳博會金融工作小組組建事宜深入溝通,將作為中國碳博會金融工作小組首批金融單位。綠色金融工作小組將作為碳博會促進碳交易、碳金融、碳市場健康良性發展,加快低碳與節能減排技術成果轉化與應用,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建立活躍、公平的碳貿易平臺。
工作小組向遠大科技集團董事長張躍、中建科技集團執行總經理李棟、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介紹碳博會事宜并發出戰略合作邀請。現場與華為、阿里云、新奧科技、鑫宙竹基新材料、上海建工、中創碳投、江蘇磁谷動力等一百余家低碳科技企業一對一溝通碳博會合作事宜,獲得良好反饋。
9月28日,中國碳博會友好城市行工作小組赴鎮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考察調研了江蘇磁谷科技股份公司,與徐俊峰董事長就企業成果碳博會成果展求、成果推廣、產業鏈建設及鋼鐵行業應用深入交流,達成合作意見。
鎮江之行,使中國碳博會進一步凝聚力量、組委會將繼續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及專業的工作能力賦予中國低碳科技博覽會更強有力的服務支撐,切實可行的應參展單位所想,以行動為所有支持、關注碳博會舉辦的單位及個人交出滿意的答卷。
2017低碳(鎮江)大會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江蘇省發改委、鎮江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今年已是第二屆。9月26日-27日,來自國內外的政要、專家和行業精英齊聚鎮江,共謀低碳經濟發展。低碳行業的先鋒和,以及涉足低碳領域的世界500強企業,在會議期間集中展示了的低碳技術與產品。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黃莉新在會上表示,近年來,鎮江堅持“生態優先”戰略,在全國提出202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該目標比全國實現碳排放峰值的平均時間整整提前了10年。此外,黃莉新還表示,鎮江在碳監測平臺、生態云建設、“四碳”創新以及低碳城市建設等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贏得了聲譽。 據鎮江市委書記惠建林介紹,去年首屆鎮江低碳交易會以來,鎮江大力度創新低碳技術,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管理云平臺,實施“金屋頂”(分布式房屋頂光伏發電項目建設)計劃,推廣應用低碳建筑,能源的綠色供給水平不斷提升。
碳組會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鎮江作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不斷推進低碳建設,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互動并進,擴大了鎮江低碳建設的影響。2016年,鎮江市在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833.8億元、增幅列江蘇省第3位的情況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4.72%、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占比達76.4%、PM2.5濃度降至50微克/立方米以內。
江蘇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鎮江市江南礦山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改制)成立于1998年,現注冊資本6649.28萬元,是新三版掛牌上市公司。公司專業從事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電磁除鐵器、永磁除鐵器、起重永磁鐵、永磁耦合器、永磁耦合軟起動器、永磁耦合調速器、永磁耦合離合器、永磁耦合制動器等產品。公司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中船重工第712研究所、江蘇科技大學等單位合作,共同開發新產品、研究新工藝,建立了緊貼市場、滿足用戶需求的研發隊伍。公司設有經江蘇省教育廳、科技廳批準的研究生工作站,并且與鎮江高等專科學校共同設立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