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保示范】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被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如何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重慶市環保局打出組合拳。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深入推進環保垂直管理、環保投融資等舉措,呵護綠水青山。
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老百姓關心的焦點,重慶如何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全市各區縣如何加強環境監管?近日,重慶市環保局副局長余國東接受了媒體專訪,他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任務,按照中央要求,重慶將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全過程監管原則,通過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深入推進環保垂直管理、環保投融資等舉措推進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如何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市環保局打出組合拳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始終被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余國東指出,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老百姓關心的焦點,“它不僅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我們子孫后代的生存和幸福。”
余國東表示,市環保局作為全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聯絡員單位,主要發揮兩個作用,一是牽頭抓總、統籌協調,起草了《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并經市委、市政府印發實施。同時,制定了指導性文件和任務分工方案,會同市發展改革委等其他相關部門一起,共同謀劃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這篇大文章;二是具體經辦、直接操刀,主要是負責做好環保局職責范圍內的改革任務。
據統計,2014年以來,全市共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年度任務101項,已完成或基本完成96項,目前正在推進的還有5項。其中市環保局牽頭推進的60項改革任務,已完成或基本完成58項,正在推進的還有2項。
對于改革舉措,市環保局也打出了“組合拳”,目前正按照嚴格“源頭預防”,落實“過程嚴管”,實施“后果嚴懲”全過程監管原則,深入推進環保垂直管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深化環保投融資、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等舉措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形成生態保護紅線“一條線、一張圖” 嚴格管控+觸線追責
“具體來看,重慶于去年初步劃定了生態紅線保護,對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的區域都劃入了紅線范圍。”余國東說,生態保護紅線是指依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是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
據介紹,重慶在8月底成為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中第2個通過國家專家論證的省市,劃定工作得到國家部委和專家組的一致認可,劃定方案被推薦為全國范本。目前,優化的《重慶市生態環保紅線劃定方案(送審稿)》正在審定,隨后將送交環保部、國家發改委進行技術審核并完善,經國務院審批后,由地方政府發布實施。
屆時,將通過勘界定標、落地到點形成全市生態保護紅線“一條線、一張圖”,并嚴格管控、觸線追責,作為下一步生態紅線工作的重點。
在余國東看來,有了生態紅線就意味著“不能越雷池一步”,而在雷池之內,全市也對污染排放實現全過程嚴格監管。
提到涪陵,大家都會想到遠近聞名的榨菜。然而榨菜雖香,生產過程中的廢水卻給當地留下了污染。在涪陵區新河村,以前加工大戶和散戶都將榨菜廢水是直排到流域。如今,家家戶戶都鋪設了管道,生產榨菜所產生的廢水都能輸送到專業的廢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據了解,整個管網建設將達到26公里,計劃投資600余萬元,覆蓋4個村,360戶加工大戶,約8千多人。目前,涪陵有榨菜廢水治理設施25座。按照規劃,未來將除了對現有設施升級改造外,還將新增3到5座污水處理廠,每天新增處理能力1000噸左右。
試點環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環境執法重心向區縣下移
除了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市環保局還充分運用環保垂直管理制度試點改革成果,加強環境監管。
余國東指出,去年重慶市啟動了環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此次改革后,上收區縣環保部門的環境監察職能,由新成立的市環境監察辦公室統一行使;上收市級考核涉及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由市級環保部門統一承擔。
具體來看,區縣環保局黨組書記、黨組成員由市環保局征求區縣意見后統一任命,區縣環保局局長、副局長由市環保局提名,交區縣黨委政府按程序任命;區縣環境行政執法支隊、環境監測站主要負責人任所在區縣環保局黨組成員。
同時,將環境執法重心進一步向區縣下移,推進落實了鄉鎮環保責任法定化,明確了鄉鎮(街道)對轄區內基礎設施的日常監管、飲用水水源保護巡查、污染源現場監督檢查、環境污染投訴調查及損害糾紛調解等基本職責,全市1025個鄉鎮(街道)全部設立環保機構,配備環保員3321名。
“通過這些舉措,將有效解決環境監管“后一公里”的問題,實現環境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余國東說。
原標題:劃定紅線垂直管理 重慶打出“組合拳”守護青山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