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2017年是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變革時節,是綠色經濟挺進新常態的關鍵節點。企業群雄競逐,驅動自主技術研發創新,成本不斷降低;節能環保政策和行業標準競相出臺,環保產業戰略堅定前行,踏浪逐新。
盤點2017:這一年,五大關鍵詞勾勒環保畫像
這一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危險廢棄物處理、可再生能源方興未艾。
這一年,“水十條”、“大氣十條”逼近考核關卡,補貼下調,排污許可制、全國碳交易市場初具雛形,以市場之手為主導的節能環保未來已來。
這一年,“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打贏藍天保衛戰”宣告了我國綠色新時代起啟航,強勢推進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構建綠色低碳、安全的環境治理體系。
守恒與顛覆,雄辯與激情,創新與精耕,任務已經明確,治理時不待我,只有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才是環保人共同的驕傲。時值歲末,你是如何回憶環保圈2017?又將如何迎接2018?中國環保在線特別策劃年終報道,為您娓娓講述過去一年里的環保故事。
【新常態】
如果用一個詞來梳理2017年的環保產業,那就是新常態。
技術新常態:受“水十條”、“大氣十條”、“雙積分”、《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扥政策驅動,各家企業致力于環境治理技術與產品技術升級,并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如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成本日趨降低,越來越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正在靠攏平價上網發展形態。
產業新常態:技術進步催化環保供給升級。一方面,從現有數據看,2017年我國整體環保產業鏈余溫不減,海水淡化、土壤修復、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光伏等多因素驅動下,過去一年里的環保整體規模將繼續保持迅猛增長。另一方面,由于技術大規模進步,治理成本日趨下降,環境治理成效越來越高,品牌時代將會提早到來。
市場新常態:不論是老牌選手,亦或新晉玩家,還是“央”字頭企業,隨著各路資本競相涌入環保市場,包括治理效率、裝備制造、項目成本和市場推廣層面在內的環保應用體系都將進行激烈的競爭。在眾多業界資深人士看來,對于扎根其中的環保企業來說也未必不是一次發展良機。
【增長】
2017年我國環保行業充滿驚喜,整體產業鏈依然增長。
擴產能。延續去年環保產業上揚的高景氣度,我國環境治理市場再次凸顯出火熱態勢,并已明確勾勒出超過萬億元的產業蛋糕。同時,2017年開始我國正式開始實行常態化環保督察與一證式排污管理,喚起了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關注。
從產業進程來看,環境治理項目并入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快車道,環保裝備制造產業首度明確萬億級產值目標,土壤修復開啟“摸清家底”新征程,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顯著緩解,均為環保行業未來發展培育出沃土。
污水處理PPP項目、光伏技術接踵而至;海水淡化應用體系、土壤修復新技術等各類環保裝備制造層出不窮;國內分布式光伏、風電,一帶一路市場相繼開拓。但值得關注的是,持續受重視,更多的省市的環境治理需求直接給了水環境治理、可再生能源,未來兩年還會是市場寵兒。
【蛻變】
如果非要選一個詞來描述2017年的環保行業,那么應該是蛻變。因為,唯有不斷完善、成熟的環保生態格局從未改變。
2017年的大感覺就是環保供給不斷轉變,環保產業從高速增長走向高質量增長,從以追求成效為主攀升至品牌價值高地。商業模式的蛻變,營銷模式的蛻變,行業需求側的轉變,依靠資本和規模的環境治理格局轉變為降本增效為主的支柱產業,高大上的環保裝備制造轉變為接地氣的行業……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同樣是在2017年,有很多企業在這場蛻變中轉型了,很多進一步凸顯戰略意味,很多“小而美”企業加速釋放內生動能……2017年是轉變的一年,2018年則將是劇變的時刻。盡管面臨多重市場風險,已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勇于改變創新、探索模式的環保企業才能擁有良性發展態勢。
【提質增效】
未來環境治理產業將以系統化、品牌化為主,同時環保項目將更加注重規劃性與成效性。
從目前各省公布的環境治理任務看,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安徽等省份已經明確勾勒出綠色經濟的發展方向;而即便尚未公布水氣土治理需求的地區,普通環保項目招標中對治理成效與應用體系均提出了較高要求,向、專業、看齊。
未來,環保項目將更加注重項目質量和性價比。PPP模式風口已至,出現爆發式增長,在高速發展的同時,PPP模式項目質量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未來環保PPP項目的質量問題與環保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是發展的主要方向。
【持續利好】
從外部環境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都在推崇綠色經濟,用節能環保點亮傳統經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從國內環境來看,十九大之后把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提升至的戰略高度,在之前出臺的環境治理政策、環保PPP項目使用規范,可明顯看出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要性。2016年,中國環保市場異常火爆的起點,總產值已接近1.5萬億元??梢?,國家對環保產業的重視程度已遠超業界預估,明年來看,中國環境治理整體產業鏈會繼續利好發展。
從環保生態來看,環境治理成本已大幅下降。就水處理技術而言,無論是在“開源”為主的海水淡化、廢水治理,還是“節流”為主的水處理裝備制造、中水回用都已經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總體而言可以概括成:環保市場——持續爆發,資本混戰——趨于理性,細分板塊——異軍突起。未來已來,新一輪綠色契機已在熱情向我們招手,讓我們未雨綢繆,苦煉內功,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