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在利好政策的驅動下,環保產業走進“好的時代”,人工智能也迎來全面爆發。熱潮之下,“環保+人工智能”似乎是大勢所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環境治理簡單了不少,環保產業也搭上了科技快車。
近年來,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利好政策持續加碼的背景下,我國環境治理獲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環保產業正向國民經濟支柱靠近。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催生出一系列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并不斷向環保領域延伸,帶來環境治理新手段。
當刷二維碼就可以分類扔垃圾,當環境監測用上了大數據,當環保各個細分領域被加上“智慧”頭銜……環保與人工智能便逐步融合。顯然,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成熟,環保領域正向智能化轉變,傳統的環境治理方式開始式微,環保產業將面臨著無限想象。
那么,當環保與人工智能牽手,給環境治理到底會帶來什么變化呢?現階段,環保部門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衛星圖像、傳感器以及監測儀器等手段,可又快速地確定污染源,助力早期污染檢測,實現更好地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生態與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智慧環保
自2016年開始,“智慧+環保”受到業內廣泛關注,頂層設計提出大力發展“智慧環保”的要求,甚至在《生態環境大數據總體方案》中明確了未來五年的具體目標。一時之間,環保企業積極搶抓這一時代新機遇,促進企業的智慧化轉型。
如今,智慧環保不再是紙上談兵,智慧水務、智慧環衛、智慧能源、智慧分類、智慧海綿城市都已成為現實。智慧環保將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到環境應急管理、環境監測,通過大數據進行風險評估、分析,從而提出環境治理智慧型解決方案。可以預見,未來環保的“智慧性”真不止這一點點。
無人機監測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無人機或許只是一種拍攝設備。但是,當它投身到環保領域時,便成了環保執法的高科技幫手、環境監測的“新奇兵”。
俗話說,環境監測在環境治理中發揮著“耳目喉舌”作用,在無人機技術的支持下,大氣污染、水污染、固廢污染、土壤污染都可以得到更好地監測,為環境治理提供決策依據。
2017年12月中旬,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痕量氣體大氣化學研究組協同多家單位成功開展了無人機大氣立體監測系統實驗,通過無人機技術,滿足了大氣多樣化和化的監測需求。
環境傳感器
在智能工業迅速發展的當下,傳感器成為生產過程中必不可缺的元件,隨著“環保熱”的持續升溫,環境傳感器應運而生。公開資料顯示,環境傳感器主要包括土壤溫度傳感器、空氣溫濕度傳感器、蒸發傳感器、雨量傳感器、光照傳感器、風速風向傳感器等。
如今,環境傳感器可有效感知外界環境的細微變化,是環境監測部門的高質量儀器。其中,作為環境監測系統的“三大基石”,氣體傳感器、水環境檢測傳感器、土壤污染檢測傳感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環保裝備智能化
環保裝備是環保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環保產業的核心內容。時代發展日新月異要求環保裝備加快升級換代,就這樣,“環保裝備智造”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
事實上,層出不窮的先進技術,打破了環保裝備在時空領域的制約。我們認為,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智能化”必將是環保裝備的發展趨勢。遠程化設計、智能化系統、一體化控制的環保裝備能做到“環保”與“效率”兩不誤,保證運行和節能降耗。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