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金融危機、南方大雪……對于2008年,許多人的印象停留在這些地方。對于環保人而言,10年前的2008年,發生的一件“大事”和一些“小事”,都值得銘記和回顧。
回望2008年,轉眼已是10年前。
一場大雪,一場大地震;一次奧運會,一次金融危機;一個人,一句話;一首歌,一部電影;一臺春晚,一個小品……便勾勒出了那一年。
對于環保產業和環保人而言,2008年,發生的一件大事,有著歷史性的意義,值得現在的我們回眸和紀念。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次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2008年3月27日上午9時,環境保護部舉行掛牌儀式,換下的是國家環保總局的牌子。
2008年7月(國辦發[2008]73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從環保總局升格到環保部,變化的不僅是名稱,還有一個國家和污染較量不斷升級的決心。
升格后,環保部的主要職責是,擬定并組織實施環境保護規劃、政策和標準,組織編制環境功能區劃,監督管理環境污染防治,協調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等。
這一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環保的高度重視,增強了我們加快推進環保歷史性轉變的力量,更加堅定了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決心。
2008,這一年:
周生賢被任命為首任環境保護部部長。
現任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時任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國家核安全局局長。
2018年1月10日出任環保部副部長的莊國泰,時任自然生態保護司(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國家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司長(主任)。
2008,這一年:
環保部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等4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這是環保部發布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環保部、發改委聯合發布2008年號令,發布《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已于2016年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修訂通過后廢止)。
有人會問,環保部成立有什么用?
不久前,環保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答案,“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有的已經取得了重大成效,為使相關任務如期完成,環保部正加緊部署和開展有效指導,各地環保部門也都在積極推進實施。”
而在2017年10月23日十九大新聞中心記者招待會上,環保部部長李干杰更是明確指出: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集中體現為五個‘’:思想認識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
2008,這一年:
除了環保部的成立,還有太多值得紀念。
2008年1月8日,次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它標志著全國性的土壤污染防治廣泛展開。
2008年6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以減少“白色污染”。(即傳說中的“限塑令”)
2008年7月24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表明了我國把農村環境保護與城市環境保護統籌考慮、全面推進的決心。
2008年8月,北京環境交易所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在同一天掛牌;9月,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正式揭牌;11月,湖南家環境資源交易所在長沙掛牌成立。排污權交易市場逐步形成。
2008年8月2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08年9月6日,我國將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環境一號”A、B衛星分別成功送入太空。衛星投入使用后,將實現災害與環境的快速監測和預報。
……
再回到2018年,危廢處理、循環經濟、限塑令、土壤污染防治法、全國碳市場、環境監測、農村環境治理……無論是政策法規、指導方針,還是行業標準、產業發展,其實早已經在10年前埋下了種子。
從2008到2018,十年時光,一晃而過。種子已然生根發芽,長成參天綠樹。
此時的環保部已非彼時的環保部,現在的環保人亦非那時的環保人,如今的中國環保早已脫胎換骨,凝聚新力量,迎來新時代。
環保崛起,環保人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