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擼串吃海鮮,秋來蝦蟹香……我說,從今以后吃海產品甚至淡水產品的時候,您還是長點心眼吧。因為一不小心,就吃進了塑料,更不小心的話,還可能吃進搭載了殺蟲劑等污染物的塑料。
海鮮的確美味,但你能想象,或者說能容忍,自己吃的海鮮里面有塑料嗎?
2018年1月12日,據國家海洋局海洋研究所消息,正在“向陽紅01”船上執行中國環球海洋綜合科考任務的科考隊員在南極地區海水中發現了微塑料的存在。
微塑料,顧名思義,很小很mini的塑料,小到什么程度?小于5mm。
說到尺寸,自從2004年發布在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提出微塑料的概念,截至目前,學術界對微塑料的尺寸并沒有明確的界定,5mm只是通常意義上的說法。
有人會暗自慶幸,幸好南極發現微塑料跟我們沒關系。
喂,誰說沒關系,醒醒??!正確的聯想姿勢應該是這樣:如果連人跡罕至的南極海洋里都有微塑料,更能說明海洋微塑料分布的廣泛。有科學家甚至將微塑料形象比喻成“海洋中的PM2.5”,由此可見一斑。
常言道: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如果吃的喝的都含有“PM2.5”,還讓不讓人活了!
一直以來,塑料垃圾都是海洋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每年生產的3億噸塑料,有約10%會進入海洋。而塑料又難以降解,存在上百年乃至上千年都有可能。
進入海洋的大型塑料垃圾經過海水侵蝕、紫外線輻射、機械磨損等,變成微塑料。這些微塑料體積太小,不溶于水,且容易吸附在大型物體上,只會越變越小,更不容易被發現。
重點來了。微塑料在大海中,被低端浮游生物吞噬,因為微塑料無法被消化吸收,所以這些浮游生物基本上會生病死亡。低端食物鏈吃掉這些浮游生物,低端食物鏈再被食物鏈吃掉……
根據食物鏈的“富集效應”,后這些微塑料以及有機污染物都進入了上層動物體內。人類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所以,你懂的。
不是嚇你,一些沿海國家的貝類、啤酒、食鹽、蜂蜜等食品中已經檢驗出過微塑料。受到微塑料污染的海洋生物正“神不知鬼不覺”出現在人類的餐桌上。
如果老崔說,在你日常生活中,其實每天都在為海洋微塑料做著“貢獻”,你會不會更驚訝?
帶有磨砂顆粒的牙膏、洗面奶、洗衣粉,按摩性沐浴露等都含有微塑料,隨著洗衣機廢水流出的超細纖維也是微塑料。如果你更喜歡穿合成纖維材質的衣服,那微塑料產生的就更多了。
對了,還有一個“令人感情上難以接受”的事情要宣布:就算強忍著不吃海產品,淡水產品同樣也有微塑料。
據悉,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從事水污染生態學方向研究的王俊研究員團隊發現,武漢湖泊中微塑料污染程度,由城市中心湖泊向外圍湖泊遞減,這說明了人為因素對微塑料在市內湖泊中分布的重要影響。
微塑料被淡水魚類攝入,將導致其機械性死亡。更嚴重一點,如果殺蟲劑等環境干擾因素搭載在微塑料,被生物食用,極易引發病變,再被人類食用,后果……
作為普通人,面對微塑料的威脅該咋辦?
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拒絕一次性餐盒,使用環保購物袋,盡量挑選可循環利用的塑料產品。當然,如果害怕吃到微塑料,那就在正規場合購買海產品與淡水產品,盡量減少風險。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果喜歡,請點贊轉發,讓更多人知道,你很在乎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