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業界近評論四起,顯然都對電動汽車的未來抱有很高的期望。實際上,電動汽車發展確實有著大環境的支持,也有著良性競爭的動力。產業紅利已出,有多少企業能夠順利接住呢?
近日里,有關電動汽車的相關評論帶來了2018年又一波好消息,想必不少相關從業者都覺得吃了一顆定心丸。
比如,特斯拉地位被挑戰,5大具威脅性的電動車型就有國產品牌一份;比如,論發展電動汽車,誰能比后來者居上的中國汽車廠商更有優勢;比如,如果一定要挑出一個將在未來主導電動汽車市場的國家,中國已經在這場角逐中占領高地。
凡此種種,無不在表示,人們對于中國電動汽車發展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哪怕隔三差五就能聽到,“供電能力不足”、“充電樁難找”、“續航里程太短”、“設計不出花樣”等,這樣的質疑,同樣無法忽視的是,燃油車并不能成為汽車產業的未來。
公開消息顯示,就在2018年1月,我國已經陸續叫停了不少重污染型汽車的生產工作。更早之前,我國就開始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培育新能源汽車,為電動汽車“上牌照”、“繳購置稅”開綠燈,這種大環境無疑非常適合成長。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就明確指出,未來5年,或更久都將是電動汽車的加速成長期。確實如此,燃油車禁售從“不可能”到“什么時候”,幾乎是板上釘釘的選項。雙積分政策的出臺更是攪動了整個市場風云,電動化未來正逐步走上時代的節點。
電動化、零排放,看準生態化革命的契機,這場來勢洶洶的較量實則是在與時間賽跑。看誰跑得更快,跑得更遠,跑得更有新意。沒錯,電動化發展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要方向,但不要高興地太早,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獲得產業“紅利”。
加快創新腳步勢在必行
成功沒有什么捷徑,只有技術才是飛躍的動力,電動汽車從業者也脫離不了這個定律。無論是電動車款型不夠時尚,還是用戶體驗跟不上,或者充電率低下,這都是電動車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純電”轉型沒有那么簡單,提質增量全靠產品力,整車集成、電池體系、微電網構建等技術為突破都將為自身贏得比拼的籌碼。
展望電動化未來趨勢
業界專家指出,電動化只是汽車產業變革的1.0版本。不過,如果連1.0都跨不過,何談2.0,3.0甚至是4.0時代。“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摸清“電動未來”的市場脈絡,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在自主化格局的基礎上勇于邁出產業融合、生態圈構建以及互聯互通的新步伐。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認清現實,打破瓶頸
不能“顧影自憐”,不應“紙上談兵”,空談的理想只是理想,實踐出的才是真知。認清電動汽車發展的短板,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核心技術不能滿足需求,產品更新迭代太慢等;相信電動汽車發展的未來,不盲目跟風,不急于一時,夯實基礎,穩步向前,積蓄打破瓶頸的力量。
從“不得不買”到“買的就是你”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汽車行業正在進入“百年不遇大變局”,未來誰先覺醒誰占據主導。看著電動汽車眼前光景好,產銷兩旺動人心,實際上電動汽車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受歡迎。
購買電動汽車的還只是一小批客戶,或是為了補貼,或是為了車牌,然而,“一小批”真的就滿足了嗎?業內人士指出,一家企業,總要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區別于他人。也就是,讓消費者從“不得不買”轉向“買的就是你”。企業需要品牌,企業也需要圈粉。
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哪個汽車廠商不動心。跨國界而來的大眾、本田、日產、豐田、福特、寶馬等汽車廠商在電動領域的布局都昭示著,外資品牌已經將目光投向了電動汽車中國市場。那么,國內自主品牌電動車企呢?
加快核心技術創新步伐,構建產業生態圈,穩步推進產品更新迭代,打響品牌都是必經之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