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在成本降低、消費需求上漲都未達到規模化生產的盈虧臨界點時,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效應已開始逐漸顯現。業內統計指出,包括雙積分在內的新政帶來的整個行業補貼退坡力度超過了30%,這也將加大這一領域的競爭激烈程度。
在國家政策的助推下,新能源汽車已經成了汽車市場的香餑餑,近年來銷量節節攀升。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突破340萬輛,中國占比超過50%。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連續三年產銷量,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總量超過180萬輛。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已凸顯,但在發展初期,與產業政策的聯系仍十分緊密。據了解,2009年以來,中央財政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推廣,已逐步建立起系統化的政策體系。2016年底,國家發布2017-2018年新能源車新的補貼政策,總體上國家補貼比2016年退坡20%,地方補貼不得超過國家補貼的50%。2017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
新能源補貼退坡幅度越發明顯的同時,門檻也在不斷提高。自原計劃為2020年退坡,目前政策相當于提前2年執行,意味著政府插手管理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暗示了該市場目前發育不健全。日前,工信部公示《關于2017年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根據工信部審核,119家車企得到共計接近190億元,補貼款,其中涉及2016年的補貼款超過100億元,2017年則相應減少至67億元左右。
另據公開資料,宇通客車、比亞迪、安凱客車、江淮汽車、福田汽車等上市車企近兩年補助資金居前。這其中,2017年審核未通過車輛的比重迅速加大,未通過率達到30%左右。2017年的申補車型中,有超過40%被“打了回來”,被核減的車輛主要的原因是未接入國家監管平臺。從2017年開始,企業售出的新能源汽車,終無論是車型還是運營過程中包括里程在內的數據,都必須接入政府統一的監管平臺。
從新能源汽車行業當前基本面來看,繼一季度淡季不淡后,二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開門紅,強勢復蘇。隨著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企業補貼資金的到位,相關公司現金流以及凈利潤指標或將明顯改善。尤其是二季度的搶裝、三季度的高性能車型推出以及海外車企巨頭的加速布局,三重催化保障產業中期成長趨勢。行業人士認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100萬輛大關,新能源乘用車有望達到80萬輛。
但隨著合資品牌車型的陸續推出,國內新能源汽車已經到了逐步擺脫政府“有形的手”扶持、獨立上路的關鍵時刻。而以退坡為標志的后補貼時代的到來,會讓新能源汽車企業在動力電池與車型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在解決續航里程低問題的同時,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相關部門負責人指出,在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退坡以后,要研究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一種長期的經營機制,朝著碳交易的方向邁進。
同時也是市場在給車企敲警鐘,拐棍必須盡快甩掉,退坡后的沙灘上,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將隨時在我們眼前發生。雖然大贏家客車行業仍占據高額補貼之列,但補貼退坡勢頭已經越發明顯,各車企資金流動壓力日益加大,而且補貼資金流向早已開始從客車轉向乘用車。邁入后補貼時代,如何練好內功,成為2018年新能源車企的必修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