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場硬仗。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大力推動省委和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落實落地,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發了《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總體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堅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堅持示范先行、規劃引導、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持統籌整治,保護鄉土風貌,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堅持村民主體,尊重村民意愿,根據村民需求合理確定整治優先序和標準,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解決黑臭水體、垃圾圍城、農村環境臟亂差等民生之痛、民生之患,防止工業污染“上山下鄉”,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實施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等“一革命四行動”,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為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3年努力,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顯提高;基本完成農村戶用廁所改造,廁所糞污基本得到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建立“審批簡化、服務到位、監管有效”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管理機制;村容村貌明顯提升,鐵路、高速公路沿線整治取得顯著成效;政府、村集體、村民等各方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有效運作,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
2018年,繼續推進“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基本實現全省鄉鎮和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100個以上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改造400座鄉鎮公廁、1000座以上農村公廁,村莊新建改造三格化糞池35萬戶以上,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15萬戶;開展村莊房前屋后整治,福州、廈門、泉州完成65%的村莊整治,漳州、莆田、平潭綜合實驗區完成60%的村莊整治,其他設區市完成55%的村莊整治,同步規整村莊桿線;每個鄉鎮鎮區實施主要街道亂占道、亂停車、亂擺攤專項治理;開展鐵路沿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攻堅行動,集中整治溫福鐵路寧德—福州段、合福鐵路武夷山—福州段及福廈鐵路福州至廈門漳州段三條重點線路沿線村莊。
2019年,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進一步健全,力爭通過國家驗收;全省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穩步推進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再新建改造400座鄉鎮公廁、1000座以上農村公廁、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15萬戶;推進村莊房前屋后整治,福州、廈門、泉州完成80%的村莊整治,漳州、莆田、平潭綜合實驗區完成75%的村莊整治,其他設區市完成70%的村莊整治,繼續規整村莊桿線;每個鄉鎮鎮區推進1條以上主要街道架空纜線規整、沿路綠化提升、沿街建筑三層以下立面及店牌店招整治等,有條件的進行道路“白改黑”、纜線下地;持續推進溫福、合福、福廈鐵路沿線村莊整治,開展向莆鐵路建寧—福州段以及龍廈鐵路長汀—漳州段整治,提升高速公路沿線村莊人居環境。
2020年,農村生活垃圾常態化治理機制更加完善,基本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0%以上;再新建改造400座鄉鎮公廁、1000座以上農村公廁,實現鄉鎮每萬人有3~4座公廁,村村建成1座以上水沖式公廁;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7.5萬戶;深化村莊房前屋后整治,福州、廈門、泉州完成95%的村莊整治,漳州、莆田、平潭綜合實驗區完成90%的村莊整治,其他設區市完成85%的村莊整治,村莊桿線亂牽亂拉亂搭現象明顯改觀;每個鄉鎮鎮區建成1條以上整潔有序“示范街”;創建國家衛生鄉鎮總數超50個,30%以上的鄉鎮達到省級衛生鄉鎮標準。落實《全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三五”規劃》,重點整治“好水”(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和“差水”(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周邊的3323個村莊,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持續推進鐵路、高速公路沿線村莊整治,開展福廈高速鐵路客運專線沿線村莊整治。
重點任務
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
1.加快生活垃圾有效治理。
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干濕分離,縣(市、區)要探索建立獎勵引導機制,加快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抓好長泰、明溪2個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建設,及時總結經驗、逐步推廣。健全“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城鄉一體化處理體系,邊遠村莊、海島垃圾盡量就地資源化利用和減量處理。所有行政村設置垃圾集中收集點,建立完善日常保潔機制和節假日垃圾清運應急保障機制。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禁止城市垃圾向農村轉移堆棄。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要根據排查結果建立工作臺賬,制定整治方案,加快推進整治,實行滾動銷號,2020年前基本完成整治。
2.加快農業廢棄物處理利用。
減少農田殘膜污染,大力示范推廣厚地膜(布),積極開展可降解地膜應用示范;在煙草、蔬菜等大田作物生產上,開展農田殘膜回收示范;在設施農業重點區域,開展廢舊農膜回收行動,鼓勵發展“舊膜抵(換)新膜”模式。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分類配套建設畜禽糞污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機制。統籌推進畜牧大縣和省級畜牧重點縣,實施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到2020年,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基本解決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問題。
實施農村“廁所革命”
合理優化公廁布局,以新建、提檔、升級為重點,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農村公廁,健全公廁日常管理長效機制,將農村公廁納入村莊日常保潔范圍。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到2020年,福州、廈門、漳州、泉州、莆田、平潭綜合實驗區等6個地區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全覆蓋,南平、三明、龍巖、寧德等4個地區實現農村衛生廁所基本覆蓋。同步實施廁所糞污治理。
實施農村污水治理行動
有條件的城鎮周邊村莊生活污水應通過管網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人口集中和生態敏感地區的村莊采用化糞池+無動力或微動力集中式處理;人口較少的村莊和分散的農戶可采用自建標準三格(四格)化糞池就地分散處理方式,尾水排入山體、林地、農田消納吸收利用。縣(市、區)對鄉鎮及村莊生活污水處理要分區域、分類型確定技術路線,分年度實施。抓好安溪、將樂、永春3個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建設,及時總結經驗、全面推廣。加強農村水環境整治,統籌推進萬里安全生態水系建設等項目,將農村水環境治理納入河(湖)長制管理。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為重點,實施清淤疏浚,采取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運行機制基本建立,農業面源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實施農房整治行動
1.加強規劃引導。
推動農村(產業)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三規合一”。推進村莊規劃評估修編,廣泛征求村民意見,根據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紅線管控等強制性要求,劃出禁建區和農民建房用地范圍,引導村民合理有序建房。加大力度引導集中建設村鎮住宅小區,推廣具有地域特色的農村住宅通用圖集,加強村莊建筑風貌管控。科學制定、規范施行“示范房”和村鎮住宅小區激勵政策。
2.落實用地保障。
合理安排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村民申請宅基地的合理用地需求。農村村民建房應當充分利用舊宅基地、空閑地和其它未利用地,嚴格控制使用耕地;涉及占用耕地的,應落實耕地占補平衡任務。鼓勵在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通過補償、置換、調整等多種方式,促進規劃落地。開展農村地籍房屋調查以及房地一體的不動產統一登記,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推進晉江市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總結改革經驗,為全省宅基地管理提供示范。加快盤活宅基地存量,鼓勵開展村莊土地整理和舊村復墾。推動落實“一戶一宅”“建新拆舊”,鼓勵進城農民有償退出原有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