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經過多年發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在市場上已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就國內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于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市場也正在進入從政策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的“后補貼時代”,未來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智能手機顛覆功能手機,不是因為它的通話質量更好和待機時間更長,而是它完全改變了使用的場景,滿足了多樣化的移動互聯需求。而新能源汽車顛覆傳統燃油車,是因為它能與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更好的對接。”
從角度來看,當前整個汽車產業正迎來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等重大變革。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戰略之一,而且在這樣的重大機遇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然取得世界矚目的成績。
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統計,2017年我國汽車總保有量已經達到2.1億輛,千人汽車保有量為150輛。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汽車保有量會越來越高,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減輕我國石油依存度的重要途徑。
彭博社日前發布的《2018電動汽車展望》報告中的預測,2018年電動汽車銷量將突破160萬輛,2025年將達1100萬輛,2030年升至3000萬輛。其中,中國將主導這一轉變,到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銷售將占據市場近50%的份額。
立足于嶄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從而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提升汽車產業競爭力至關重要,以及實現城市交通、能源資源、環境協同發展同樣至關重要。
據了解,世界不少發達國家已經出臺了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去年11月,歐盟提出新二氧化碳排放標準,到2025年新的汽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將要減少15%,至2030年再減少30%。
我國同樣出臺了系列政策法規進行大力扶持,鼓勵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譬如今年上半年被討論得異常熱烈的“雙積分”政策。多項利好政策疊加,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由于產業發展過快,我國新能源汽車存在產生過剩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地方保護、稅收收入等稅制原因誘發地方政府過度招商;企業在“雙積分”政策壓力下投資新能源汽車項目;行業準入門檻高,但事中事后監管不嚴等。
對于產能過剩的情況,專家也提出,沒有必要過分驚慌,“目前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現象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都會經歷膨脹階段。”現在更需要關注的是產業從“補貼時代”過渡到“后補貼時代”,所面臨的市場培育、產業競爭力提升等重大挑戰。
關于補貼退坡問題,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轉向消費驅動轉變的必然要求,“后補貼時代”已經轟然降臨。當然,有關部門也提出,2019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達10%,2020年積分比例進一步提高到12%,為車企的轉型升級、新能源產業的擴張勾勒出明晰的時間表。
至于產業未來發展,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政策制定和調整要尊重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第二,政策調整要尊重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第三,政策調整要兼顧中國品牌彎道超車的戰略。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