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近日,《張家口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5年)》經市政府正式批準實施張家口市城鄉規劃局正式公布。
近日,《張家口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7-2035年)》經市政府正式批準實施張家口市城鄉規劃局正式公布。
規劃提出,到2035年,張家口主城區(120平方公里)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張家口城市建設,依托京津冀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區的生態地位,以多樣化的生態海綿公共空間為著力點,保護城市藍綠空間,優化城市排水系統,把張家口建設成為安全生態、集約節約、和諧宜居的北方干旱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典范。
張家口為什么要建設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有哪些好處?下面同小編一起看看。
何謂“海綿城市”?
所謂海綿城市,就是充分發揮原始地形地貌對降雨的積存作用,充分發揮自然下墊面和生態本底對雨水的滲透作用,充分發揮植被、土壤、濕地等對水質的自然凈化作用,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能夠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在城市開發建設中,加強規劃建設管控,通過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采取屋頂綠化、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使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和綠地、水系等具備對雨水的吸納、蓄滯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第1條: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為張家口市主城區,包括老城組團、南站組團和洋河組團,規劃建設用地面積約120平方公里。
第2條: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7-2035年,近期規劃為2017-2020年,遠期規劃為2021-2035年。
第3條:總體目標
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張家口城市建設,把張家口建設成為安全生態、集約節約、和諧宜居的北方干旱地區的海綿城市建設典范。
第4條:核心目標
1、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規劃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老城改造區不低于75%,新建城區不低于80%,對應控制降雨徑流深為老城改造區不低于12.8mm,新建城區不低于14.9mm。
2、年徑流污染削減率
規劃年徑流污染削減率不低于56%。
3、雨水資源利用率
規劃雨水資源利用率占全年降雨量的比例不低于5%。
第5條:分類指標
1、水生態修復方面
(1)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2020年,20%以上城市建設區達標;2030年,80%以上城市建成區達標;2035年,城市建成區基本達標。
(2)藍線管控范圍:清水河水域控制線范圍,左右岸堤防背水坡坡腳線之間的所有水域、沙洲、灘地。洋河水域控制線范圍,東沙河(口里東窯--南環路)、西沙河、小西溝、小東溝、關沙河、王家寨河等山洪溝水域控制線范圍。洋河新區規劃人工河道水域控制線范圍。東沙河南環路至洋河段水域控制線范圍。
(3)天然水域面積保持程度100%。
(4)河湖生態岸線比例:2020年達到15%以上,2030年達到20%以上,2035年達到25%以上。
(5)地下水水位:2020年下降趨勢有所緩解,2030年保持穩定,2035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2、水環境治理方面
(1)水環境質量標準:清水河、洋河水環境質量優于地表水IV類標準;城市內河(山洪溝)水系近期消除劣V類水體,遠期實現(有水河段)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景觀水系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IV類標準。實現地下水水質良好,主要指標穩定在II類標準。
(2)污水收集處理率:2020年達到90%,2030年達到95%,2035年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3)合流制管網溢流:2020年實現旱天無污水溢流,2030年實現雨天合流制溢流得到有效控制,2035年消除污水溢流情況。
3、水安全保障方面
(1)城市防洪標準:主城區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
(2)內澇防治標準:主城區排澇標準為30年一遇,居民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物的底層不進水;道路中一條車道的積水深度不超過15cm。
(3)城市雨水管渠標準:一般地區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3年,重要地區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10年,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廣場等周邊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為20年。
4、水資源利用方面
(1)污水再生利用率:2020年達到50%,2030年達到70%,2035年超過80%。
(2)雨水資源利用率:2020年達到2%,2030年達到4%,2035年達到5%。
第6條:分類建設指引
(1)建筑與小區
建筑與小區可將屋面、路面等硬化空間的徑流引入綠地內的雨水花園、植草溝等雨水滯蓄設施。優先考慮構建以景觀水體為核心的雨水綜合利用系統。
(2)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雨水進入周邊綠帶內(設置雨水花園、植草溝等設施),通過綠帶滯留、凈化和傳輸,下滲的雨水通過土壤滲透回補地下水。
(3)綠地廣場
雨水經過綠地的滯留、凈化、傳輸,再進入河湖水系。
廣場等大型硬化項目應加大透水鋪裝利用范圍,重點通過雨水調蓄設施實現對雨水徑流的調蓄和資源化利用。
(4)城市水系
城市水系設計應根據其功能定位、水體現狀、岸線利用現狀及濱水區現狀等,進行合理保護、利用和改造。
第7條:分片區建設指引
(1)西壩崗西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永豐堡片區城中村管網改造;西太平山公園、小白山公園、賜兒山公園、水母宮景區等旅游景點的海綿化改造;
(2)西壩崗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明德片區、新華街片區、鋪子里片區、南營房片區的雨污分流改造。
(3)八角臺東區建設指引
沿八角臺山公園與西環路之間修筑截洪溝和對清水河硬化護岸進行生態化改造等。
(4)林園路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水泉溝至東興街段的雨水管網完善;東太平山公園、魚兒山公園、勝利公園等景點的海綿化改造;
(5)林園路西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勝利路小區、帝廣南區等片區的內澇低洼點整治;
(6)勝利路西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惠安苑、南小區、寶盛園小區及清水河沿線的雨污分流改造;
(7)七里山片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改造沿東沙河污水干管,新增雨水管道;結合七里山公園等景區改造提高綠化率、透水鋪裝率;
(8)新一中片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對新一中、神龍大酒店等內澇防治重點及薄弱區域進行改造。
(9)經開中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擴建泵站排水能力,配套加強站前大街管網建設;中心公園、市政府等公共空間的海綿化改造;
(10)經開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東沙河污水主干管改造和水環境整治等。
(11)東環路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小辛莊城中村的海綿化改造;王家寨河進行的水環境整治和防洪工程建設等。
(12)濱河路西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改造污水主干管,建設雨污分流管網;
(13)高鐵西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保留現狀清水河岸線,構建河道水生態系統,增強生物強化處理措施等。
(14)高鐵中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結合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建設,打造雨水資源化利用工程;
(15)高鐵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燕興機械廠家屬院附近的排澇泵站改造,新建東沙河濕地公園等。
(16)洋河新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分流制管網建設,明湖濕地公園的海綿化改造,在規劃建設的洋河公園、迎賓公園、中央景觀公園等公園內預留充足的綠地空間等。
(17)洋河中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分流制管網建設,洋河水系的岸線生態化建設等。
(18)洋河東區建設指引
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沙嶺子再生水廠,洋河景觀水系的生態化岸線建設等。
第8條:建設時序
規劃近期到2020年,重點建設高鐵新城區域,面積約17.7平方公里;重點改造永豐堡、東沙河沿岸區域,建設重點為內澇防治及水環境整治,建設面積約19.9平方公里。近期重點建設面積總計約37.6平方公里。
規劃到2030年,重點建設高鐵以北的城市核心區,包括清水河、西沙河、東沙河沿岸的老城區域,重點是排水體制的改造、海綿設施建設等項目,面積約39.3平方公里;重點建設洋河新區,在新區建設中按照高標準海綿城市要求實施,面積約45.3平方公里。總計面積約84.6平方公里。
規劃到2035年,城市建成區基本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
第9條近期重點項目
海綿小區與道路建設:采用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建設,重點打造海綿型公共建筑,結合內澇點整治,開展建筑小區及道路的海綿化改造。
海綿公園建設:主要實現再生水的利用、水體景觀提升、雨水資源化利用等目標。
水系綜合整治:包括東沙河、西沙河、王家寨河、關沙河、小西溝、小東溝等小流域綜合整治。
市政設施改造:包括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廠建設工程、中水回用設施建設工程污水主干管新建及改造工程、雨水管渠完善工程。
排水防澇建設包括9條截洪溝的建設,和17條排澇主通道的建設。
第10條:工程建設投資估算
至2035年建成區基本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工程建設總投資估算為183.3億元。
近期到2020年,重點建設區域有高鐵新城、永豐堡、口里東窯子東沙河沿岸等區域,總計建設面積約為37.6平方公里,總投資約為56.4億元。
遠期到2035年,重點建設區域為高鐵以北的城市核心區和洋河新區,包括北瓦盆窯地區的公園綠地及海綿設施建設、東沙河和西沙河沿岸區域的排水體制改造、洋河新區的海綿城市高標準建設等,總面積約84.6平方公里,總計投資約為126.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