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各地政策】 日前,北京市印發《北京市打贏凈土持久戰三年行動計劃》,詳情如下:
京政辦發〔2018〕46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市屬機構:
《北京市打贏凈土持久戰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12日
北京市打贏凈土持久戰三年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精神,根據《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京發〔2018〕16號)有關部署,結合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堅決打贏凈土持久戰,為建設的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
到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二、開展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
(三)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詳查
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農業農村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全市土壤污染狀況詳查。2018年底前完成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重點查明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和分布;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基礎信息采集工作。2019年底前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和土壤背景點詳查。2020年底前完成重點工業區域和未利用地詳查。
市農業農村、園林綠化等部門及各區(含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皆包括)可根據工作需要,組織開展本領域、本區域的土壤污染調查。
(四)健全土壤環境監測網絡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統籌規劃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站(點),2018年底前完成市控監測點位設置工作,基本建成覆蓋城市建設用地、農用地、區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2020年底前,建成覆蓋全市各用地類型的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市農業農村、園林綠化部門及地質礦產勘查主管部門分別組織開展農用地地塊土壤重點監測及地質環境監測。各區可根據工作需要,補充設置區控監測點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項目,加密監測頻次。
(五)建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
由市生態環境局牽頭構建本市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2019年起,市生態環境局、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及地質礦產勘查主管部門向平臺報送土壤環境監測、土地利用類型及分布、污染地塊開發建設、農用地分類管理、土壤地質環境等相關數據。市生態環境局按年度統一發布本市土壤環境信息。
三、強化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六)防范建設用地新增污染
新建或擴建排放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或鎘、汞、砷、鉛、鉻等重金屬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應開展項目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增加對土壤、地下水環境影響的評價內容,并提出具體防范措施;需要建設的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七)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安全
建立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監測預警機制。2018年底前,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完成區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狀況評估;相關區開展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監測試點。2020年底前相關區完成本行政區域內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
(八)加強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污染防治
2019年起,相關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制定本區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向社會公開并適時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并按年度向所在區生態環境部門報告排放情況;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每年開展土壤環境監測,并向社會公開監測結果。相關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要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上述要求。
各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每2年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工業園區周邊開展至少1次土壤環境監測;對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的,責令相關單位立即進行整改。
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拆除設施、設備或者建筑物、構筑物的,應按照國家《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技術規定(試行)》等有關要求,編制包括應急措施在內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拆除活動環境保護工作總結,報所在區生態環境、經濟和信息化、安全生產主管部門備案。
(九)推進農業污染防治
市農業農村局制定化肥農藥減量年度工作方案并組織實施,推行測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到2019年,全市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以上,生態涵養區全部使用環境友好型農藥,全市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到2020年,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比2015年分別下降28%、15%。
市農業農村局指導大興、通州、順義等蔬菜生產重點區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農用薄膜回收綜合處理試點,逐步推廣并形成有效機制。到2020年,所有涉農區均建立農藥包裝廢棄物、農用薄膜回收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