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重監測、管監測、談監測,環境監測的作用想必注重環保的人都已經了解到很多了。國家重視,地方緊鑼密鼓地安排,致力于構建環境監測一張網,發揮“千里眼”、“順風耳”的作用。
說說容易,真要做起來,這項系統性工程仍需要時間完善和技術支撐。不過,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頗為令人矚目的成就。遠的不說,自然資源部在2019年1月份傳出的消息顯示,自然資源部門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已經共建成層位明確的地下水專業監測站點10168個,全部安裝一體化地下水自動監測設備。
據悉,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國還研發并成功實施了承壓-自流井監測技術,有效解決了包括冬季防凍和洗井清淤、承壓水與無壓水轉化的監測等問題。而基于北斗傳輸的自動監測站點建設,則有效增強了無信號或者信號弱地區的數據傳輸能力。
一點一滴的成果皆源于對環境監測網絡覆蓋和數據有效利用的不懈追求,由“治”到“防”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環境監測所扮演的角色一定是重要且必要的,科技支撐力也擺在了關鍵位置。
就像剛剛提到的北斗系統,就像升空的觀測衛星。日前,高分五號衛星上的大氣環境觀測三大核心載荷通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八研究院組織的在軌測試總結評審。這三臺載荷分別是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和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
此評審結果意味著,我國大氣環境觀測技術取得了新突破。衛星探測將成為我國環境監測網絡中重要的手段,其對全局數據的感知、獲取、傳輸以及分析判斷都價值非凡。據了解,GMI還為中國獲取了大氣痕量氣體二氧化氮等的分布狀況,DPC成功反演了陸地、海洋上空氣溶膠光學厚度產品及云相態分類產品,成為可在軌業務化運行的采用偏振技術手段探測氣溶膠的衛星遙感器。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我國環境監測技術的突飛猛進在各個領域窺得端倪。一如上海繪制成了全國可實現數據自動更新的“城市噪聲動態地圖”,人人能看懂,人人能“聆聽”來自整座城市的嘈雜聲音。
6年心血實現了“辨色”識噪聲,實現了數據成“畫”,3年構想成功將車載空氣質量監測器嵌入濟南和上海出租車,向無人機載、車載、固定點三位一體的城市空氣環境空間監測網絡大步邁進。
起步不算早,落后不算少,但是中國環保人的努力更多,這也是為什么我國環境監測技術和環境監測設備的水平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加速度。2019年的春節就要來臨,黃海海島陡峭巖壁上的監測站,甚至全國各地更多的監測站點仍見證著環境監測員的堅守,是的,“春節不回家”。
致敬為環境監測技術提升加班加點的研究人員,致敬為環境監測設備改善兢兢業業的一線工作者,致敬推動我國環境監測行業比肩世界的所有環保人,致敬仍在環保崗位上工作的你們和他們。
后,致敬所有守護祖國綠水青山的貢獻者,中國環保在線全體祝春節快樂,幸福安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